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26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 [考纲要求] 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1、程朱到陆王之变 材料1 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的证实“内圣”。(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2 陆九渊:“今人读书便是为利。如取解后又要得官,得官后又要改官,自少至老,自顶至踵,无非为利。” 问题1:对于道德与功业,程朱理学更着意于哪个方面?实践中会产生怎样的偏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差? 材料3 北大教授张帆:“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问题2:陆王心学是怎样对抗程朱理学的?从思想发展的路径来说有何种进步意义? 2、陆王到李贽之变 材料4 王阳明:“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 材料5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夫私者,人之心也。” 1 页3 共 页 第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问题3:讨论李贽与王阳明的思想有何联系与差异?你认为“自得独断”的思想路线可能 导致怎么样的社会后果? 3、李贽到黄顾王之变 材料6 张显清:(明朝) 嘉靖以来,王门(王守仁1528 年去世) 弟子在朝廷和地方身居显位者比比皆是……在他们的提倡下,终日清谈成了整个官场的作风。什么国计民生……一概不学、不懂。迂腐、愚昧、空虚,是这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共同品格。(《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 材料7 顾炎武:“乃以今观之,则无官不赂遗,而人人皆吏士之为矣;无守不盗窃,而人人皆僮竖之为矣。自其束发读书之时,所以劝之者,不过所谓千钟粟、黄金屋,而一日服官,即求其所大欲。君臣 上下怀利以相接,遂成风流,不可复制。”问题4:如果你是明亡之际的读书人,从明末社会的学术风气及道德实践出发,你将从那些方面来思考并挽救这一时代危局? 材料8 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9 顾炎武:“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圣人者因而用之,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问题5:讨论黄宗羲与顾炎武以什么思想核心为起点阐述了什么样的政治思想?他们的具 体制度设计突破中国的传统了吗?为什么? 材料10 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王夫之:“天下岂别有所谓理?气(物质)得其理之谓理也。”顾炎武:“非器(物质)则道(意识)无所寓。” 材料11 朱熹:“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夫之:“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 问题6:对比宋明理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世界本原及认知途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官方的政治伦理有什么样的冲击? 2 页3 共 页 第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2009·江苏高考)1. .王阳明D C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