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校园欺凌规制研究——基于法社会学研究视角
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一)选题的原因
1、一起案件引起密切关注的传统社会问题
“6·22 永新围殴女生事件”—— 2015 年 6 月 23 日,有一起名为“网曝江
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 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 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
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 5 分钟。
2015 年 6 月 25 日,江西省永新县公安局通报“ 6.22 群殴女生”事件最新情况,施暴一方 9 人中,已有 8 人归案, 1 人在逃。涉案人员中,已满 17 岁的刘 E 因
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其余 7 人年龄均未满 16 岁,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理。虽然事件通过公安机关的程序进行了处理, 但仍然引起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随着更多的案件的涌现, 校园欺凌问题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事后追责能否真正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这些年追责了一批又一批而欺凌
事件仍时常发生, 证明了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仅仅依靠法律并不足以解决。
2、选题的必要性分析
从中国来看,近年来校园欺凌呈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发展倾向,其残酷性、
血腥性令人震惊 ! 校园欺凌不仅给社会带来危害, 也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消极
影响。不仅对受害学生带来巨大的人身伤害,受虐致死、受伤情况屡见不鲜,损
害受害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影响着这些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为和
谐社会秩序埋下隐患。 从国际视角来看, 各国均存在类似社会问题, 如日本进一
步产生了“不登校”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予以应对。而我国仅于 2016
4 月 28 日出台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 年 11 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通知》和《意见》对于相关工作进行了一定布置,但并未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规制, 显然是由于该种问题的复杂性与社会
性。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社会层面,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校园欺凌的
深层原因,将法律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真正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3、韦伯的解释社会学——研究的工具依赖
韦伯主张社会学的任务在于理解人们的行动, 发掘背后动机。 精神现象在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自然网络中是独特的, 社会现象也因此是独特的、 不可复制或重现。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因果性并不等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因果性。 人并非单纯的理性计算动物,而是工具、价值、传统、情感等因素的综合体。韦伯更倾向使用更为广义的 “理性化过程 ”一词来取代 “理性 ”一词强调灵活而多方面地、智识地理解生活的多样性。 不得不说,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学研究正是致力于在被观察到的现象和被普遍认为有效的针对所观察之物的原因之间理性化地建立内部联系。
由此,我们对于校园欺凌中的当事人应当不仅仅从 “理性” 的原因要素来进行分析,而应当分别当事人类型(欺凌者、受欺凌者、协助者、旁观者等)结合其家庭、周遭环境、价值判断、目的动机等综合判断。
而在分析当事人关系时, 我认为可从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角度进行分析, 对比传统校园结构与当今结构,从时间跨度上探索其联系。
(二)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我们的研究从表象入手,结合社会发展阶段,深入社会观念、家庭、
学校层面。而现有研究大多仅仅从社会现状出发, 忽略了时代变革的影响。 而我
们的研究将结合韦伯的方法论, 真正探究校园欺凌这一现象背后的动机, 从而探
究如何通过法与社会措施的结合解决校园欺凌。
2、现实意义
如上所述,校园欺凌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家长不放心学校,
学生没有安全感。 而国家尚未提出明确的制度化规制手段, 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现
实需要。现实中,初中为校园欺凌的多发区, 也正是青春期这一人格形成的重要
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校园欺凌研究具有现实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知网以“校园欺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 28 篇硕士论文,其中 2017、 2016 的成果数量分别为 15 篇、 8 篇,约占 82.14%。而相关 CSSCI期刊共 97 篇,其中 2016、2017 年的研究成果约占 87.62%,而以比较研究为主题的共 13 篇,以法学为切入点的共 13 篇。已有成果中,期刊论文主要从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切入,而硕士论文多从社会工作、综合防范体制入手。
硕士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研究——以 Q 省 L 小学为例》辽宁大学 14 级硕士 强菲菲
《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届硕士 舒
科文
《初中校园欺凌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KPI(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考核.pptx VIP
- 工程点工签证单.doc
- 14K207 管道设备防腐蚀设计与施工(OCR).pdf VIP
- 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1) PPT课件.pptx VIP
- SHARERESTRICTIONAGREEMENT(股东限制协议).doc VIP
- [最新版]市政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00页(参考价值高编制).doc VIP
- 2025-2030中国航行数据记录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基于TMR传感器的地磁信号采集与校准研究.pdf
-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条件.ppt VIP
- 2023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物理(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