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结合方机理论的辨证步骤和思路过程细讲.docxVIP

经典经方结合方机理论的辨证步骤和思路过程细讲.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经方结合方机理论的辨证步骤和思路过程细讲 一、四诊采集 《外台秘要》曰:“表里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若此虚实表里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 伤寒的精髓是表里之辨,所以辨证首辨表里。 我们知道表里之辨是贯穿《伤寒杂病论》始终的,那么问诊的过程也是以这个逻辑展开。我们问诊时根据十问歌问的,在十问歌的基础上加强了很多问诊内容。但是主要元素无非寒热、饮水、胃纳、二便、汗出、头身、胸腹、手足、睡眠、经带胎产,这些是问的内容主干。那么我们根据表里观念,把以上问题分类。 我们问诊先问可以反映里证的问题。先认识和排查里证。 何为里,《伤寒论》以中为里,也就是中焦脾胃,中焦脾胃反映在问诊症状上可以归纳为饮水、饮食、二便、胃纳为里。因为胃虚引起的水饮也可以反映里证,所以中不制下导致的水饮问题也在这里问诊。 何为表,《伤寒》以四末、肢表、汗出、头身、胸腹、手足、睡眠为表。 经带胎产作为补充问诊另外起一行。 舌脉睑色,触诊属于他觉症状,另起一行。 于是我们把问诊过程和书写次序整理如下: 主诉:所苦所急 里:口干口苦,饮水多少,喜凉喜温,胃纳如何,二便性质频次,有无夜尿,阴潮、白带等。 表:寒热、汗出、头面身体、四肢、胸腹,睡眠。 月经史:周期、血块、经量、小腹感觉及伴随不适 他觉症状:舌、脉、睑色、面色、形体、精神、下肢按诊、血络、腹部按诊等。 这就是临床问诊的主要骨架,在这个骨架基础上,结合主诉还可以再强化问诊。 例如皮肤病,务必描述皮肤(病灶)状态,部位,大小,皮色,润燥以及皮疹是否凸起等等。但是总体不离上面框架。 这里要提一下他觉症状的采集,临床上问诊都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我们如果遇到百合病这样犹豫不定的患者,很容易被患者牵着鼻子走,这就要求我们在他觉症状上下工夫。 (诊查)他觉症状是医者主动的诊法,我们把这个诊法当做比较客观的标准尺度去衡量患者的自觉症状。 如主诉头痛身痛骨节疼痛,这样明显的表证,那么我们通过把脉发现脉浮紧,去观察睑色,发现睑色红润,这就符合津液聚表的诊断,这是表束有表邪,需要发越。这(就)是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的互相校对契合。 以上表里问诊后,前后校对的思维有利于整体把握病机,但是临床这也是一种定式,未必就是最适合的方式,供个人参考。 二、病机分析 相信大家经过周四周师姐的带领学习,已经懂得从症状到基础病机的认识。许师临床分析病机都是以一定的格式写下来,做到一目了然, 例如: 表束+中风+伤营 阳明里热+外结+里结+里燥 太阴里虚+水饮 表的问题写在第一行,第二行开始写里的问题,以阳明排在前,太阴排在后。如此表里分明,提纲挈领。 辨证的第一步称为“见山是山”,也就是就是采集症状,分解到最细小的病机,如见表的问题就是表束,见热就是阳明热,见水则为水饮等等。 表的基础病机:表束 中风 伤营 表寒 表阴(阳) 里的基础病机:阳明里热 里结 里燥 外燥 外结 水热 太阴里虚 水饮 伤血 里寒 血少 辨证的第二步是“见山不是山”。经过第一步的基础病机采集,我们对四诊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就需要把基础病机组合起来。同时这也是一个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六病的过程。 第一步先辨里证。 里证以辨胃、辨中、辨三焦为要。辨胃和辨中其实的等同的,辨三焦其实是看中焦对上下焦的奉呈制化关系。 胃有强弱虚实寒热。 胃强、胃实、胃热属于阳明里证; 胃弱、胃虚、胃寒属于太阴里证。 这里太阴阳明都是里证偏阳偏阴的一种表述,并不完全等同于六病的概念。在我们辨证模型中,典型的里证为阳明之里实热、太阴之里虚寒。 辨证过程中需要分辨这个里证是阳明为主还是太阴为主,还是兼而有之,并进一步分辨病机的层次。 主次的问题有时候要辨证看待。例如我们常说,六病皆可见发热,其实机理一样,六病皆可见胃虚。 太阳可见“鼻鸣干呕”; 阳明可见“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 少阳可见“默默不欲饮食”; 太阴可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少阴可见“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 厥阴可见“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所以不能有定见,一见胃虚就诊断定为太阴病。还要看津液的流动,这个胃虚是否是别的原因导致的。 同时,表里是互相影响的一对因素,不能孤立看待。 如《伤寒》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这一条提示的表里之辨,里不大便六七日,是表导致的,并不是阳明的实热实火导致的里结里燥,所以还得解表。这样的例子,《伤寒论》中比比皆是。是仲圣先师反复强调的。 太阴基础病机可以分为胃虚、水饮、伤血、里寒,血少。 辨胃虚 出现胃虚的时候,需要分辨胃虚的四层次——胃气虚、胃虚寒、胃津虚、胃虚热。 胃气虚见虚寒而以虚为主,主方是理中丸; 胃虚

文档评论(0)

习惯性走路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