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3 / NUMPAGES3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2.文题诠释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题目中“长江源头”点明了各拉丹东位置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为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旨
本文记述了作者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着各拉丹东,展现了它的雄奇、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同时展现了人们探寻大自然的坚强毅力。
4.内容解读
本文记叙了“我”随电影摄制组游览各拉丹东的艰苦经历,展现了各拉丹东严酷的生存环境,生动地描绘了各拉丹东的壮美景色,表达了“我”对各拉丹东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造访各拉丹东的缘由,概写壮美景色和探险情况。第二部分(2—13自然段)叙写探寻各拉丹东的过程、感受和痛苦遭遇,展现了各拉丹东的壮美景色。其中(2—3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一层:交代各拉丹东的气候、海拔高度及“我”的身体状况。(4—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二层:详细叙述“我”随队游览冰塔林的经历,并交代了“我”滑倒摔伤的情况。(7—11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三层:写“我”负伤后蜷缩在冰窟里看到的各拉丹东的美景。(12—13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四层:记叙了“我”第二天艰难游览的情况。第三部分(14自然段):写静听长江源头的流水之声,畅想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流向下游。
5.结构分析
探寻缘由  壮美景色
                                               恶劣的环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彰显壮美  感受痛苦    壮美的景色
               
                静听水声  演绎故事 
6.写作特色:
(1)善于运用铺垫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叙事灵活多样。文章多处运用铺垫的写作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如文章开头最后两句话介绍近些年来掀起的长江考察热,短短几年,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生存环境的恶劣做了铺垫。又如第六段最后四句话叙写了作者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感受,为下文作者仍然坚持探寻下去作了铺垫。
(2)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文章多处运用到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如第一段中“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黛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句中“巨人”“骨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刀削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为读者展现了各拉丹东景色的壮美。
(3)善于运用巧妙准确的词语,使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富有表现力。如第5段中“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中的“蠕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巨大的冰谷中行走的情态;又如第11段中“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中“切割”“雕凿”等表现了太阳和风改变了冰体的形态,化无形为有形,用词准确巧妙。
7.精彩语段
①第二自然段解析
此段运用铺垫的写作手法,巧妙准确的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为读者描写了各拉丹东变化无常的严寒气候,首句“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守三两个月。”中的“驻防”指军队驻扎防守,用在此句中是将“严寒”人格化,说明各拉丹东的严寒时间之长,拟人手法的使用也使文章语言变得亲切自然。“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化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中的“形如金字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拉丹东的整体形状;“密云来去匆匆”“云遮雾丈”写出了各拉丹东天气的多变无常,为下文写“我们”的活动之艰辛做铺垫。
②第五自然段解析
此段巧妙准确的用词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为读者描绘了冰塔林的奇妙景色,首句“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中“著名”“奇观”写出了冰塔林早已闻名遐迩;“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中“晶莹连绵”“平坦辽阔”展现了一个美丽辽阔的冰雪世界。“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中的“蠕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巨大的冰谷中行走的情态;“统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各拉丹东以人的情态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