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40张PPT).pptVIP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40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PPT 写作背景 ?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潼关》。 课件PPT 词语解释 终古:久远。 簇:簇拥。 束:拘束。 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课件PPT 那高天的浮云似乎终古不散地簇拥着这座半山腰的历史名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秋风吹散了。河流在辽阔的西北大原野上奔流还嫌拘束,秦岭山脉拔地而起,恃险争势,进入潼关(以西)就不晓得世界上还有平地了。 诗词大意 课件PPT 主题概括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通过对雄迈的大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课件PPT 诗歌赏析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次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在诗人的笔下,奔腾的黄河,险峻的群山,好像都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在它们的身上融进了诗人强烈的感受,融进了诗人的思想、个性和人格,融进了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改革家的壮志豪情。末句写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诗句所写的山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课件PPT 随堂测试 1.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哪些事物? 2.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件PPT 随堂测试 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课件PPT 随堂测试 答案: 1.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 。 2.滔滔黄河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那汪洋恣肆的雄姿,似乎要解除一切羁绊;秦岭山脉拔地而起,恃险争势,似乎一进入潼关(以西)就不晓得世界上还有平地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3. D 课件PPT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PPT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诗人们用诗歌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创设的种种意境,迷醉了古今多少读者。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古诗苑,去吟唱,去感动,去陶醉吧! 课件PPT 课时目标 1.学习诗中重点词语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件PPT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课件PPT 作者档案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课件PPT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课件PPT 词语注释 悲寂寥:悲叹冷清萧条。 春朝(zhāo):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 排云:推开白云。 碧霄:蓝天。 课件PPT 诗歌大意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课件PPT 主题概括 这首诗借“鹤”的形象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体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豪迈大度。 诗歌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开篇,诗人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er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学一线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1月2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