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 基础理论 第二章 心理发展 授课人 : 邱炳武 博士 第一节 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一、心理发展概述 ? 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 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各方面特征在 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以低级的心理机能为基础,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包括的年龄阶段 阶段起始时间 学龄前期 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 6 岁以前 少年期 小学阶段 6 、 7 岁到 12 、 13 岁 青春期 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 11 、 12 岁到 17 、 18 岁 成年期 成年初期、中年期、老年期 18 、 19 岁以后 ? 各主要阶段的特征 ? 注意: 无意注意 → 有意注意 ? 记忆: 无意记忆 → 有意记忆;机械记忆 → 意义记 忆;形象记忆 → 抽象记忆 ? 言语: 词汇 → 句法;口头言语 → 书面言语;对话 言语 → 独白言语 ? 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 思维 → 辨证思维 ? 个性与社会性: 依恋 → 同伴交往 → 人际交往;自 我意识;道德意识和行为;价值观 ? 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的教育与引导 ? 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 ? 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 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 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1 )婴儿前期(0―2岁):信任 - 怀疑 ( 2 )婴儿后期(2―4岁):自主 - 羞耻 ( 3 )幼儿期 (4―7岁):主动 - 内疚 ( 4 )童年期 (7―12岁):勤奋 - 自卑 ( 5 )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 - 角色混 乱 ( 6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 - 孤独 ( 7 )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 - 停滞 ( 8 )成年后期( 50 岁以后):完善 - 失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动作思维 ? 前运算阶段(2―6、 7 岁) ——形象思维 ? 具体运算阶段( 6 、 7 岁―11、 12 岁) ——形象逻辑思维 ? 形式运算阶段( 11 、 12 岁―14、 15 岁) ——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节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总体状况 注意、记忆、言语、思维、个性和社会性 ? 学龄前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 注意的发展: 3 分钟 ~ 15 分钟 ? 记忆的发展 ? 记得快忘得也快 ? 记忆不精确 ? 无意记忆效果较好 ? 形象记忆占优势 ? 言语的发展 ? 词汇 ? 语法 ? 口语表达:对话言语→独白言语 ? 思维的发展 ? 感知动作→表象→概念 ? 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 外→内 ? 学龄前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的最初发展 ? 社会性微笑 ? 依恋 ?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认识:外 →内 – 自我评价 ? 依从成人的评价 → 独立评价 ? 外部评价 → 内部评价 ? 简单、笼统 → 具体 ? 主观情绪性评价 → 客观评价 – 自我体验 – 自我控制 ? 道德认知的发展 – 前道德 – 他律(道德实在论) – 自律(道德相对论) ? 道德行为 ? 侵犯行为 ? 亲社会行为 ? 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性别认同: 是对一个人在 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 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 即理解性别。 性别角色认同: 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 知觉和信念。 性别化: 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 认为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 和性格特征的过程就是性别化。 ? 同伴关系的作用 –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提供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考框架; –得到情感支持 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会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 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 儿童的社交圈不再局限于父母和兄弟姐妹,扩大 到包括同伴、同学和老师,而且儿童开始能够借 助一定的媒体和社会机构与他人进行交往。 ? 与家人和同伴的交往、社会文化背景和大众传媒 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可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 生影响。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 形象为主 ? 感知觉的发展 ? 视觉:视觉感受性 ? 听觉:声音听觉、言语听觉 ? 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 注意的发展 ?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 多动症或注意力障碍 ? 言语的发展 ? 口头言语:独白 ? 书面言语 ? 记忆的发展 ? 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 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 ? 思维的发展 ?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四年级为关键期 ? 思维结构 ? 不平衡性 二、 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 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认识:外 → 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