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情分析 洋务运动1.背 洋务运动 1.背景: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中央——奕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4.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5.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一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兴办教育: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遺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 (3)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一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4)创办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5.结果:失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6.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7.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启示:不改变封建制度,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成功的。 1.背景:日本“ 1.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 3.战役:①丰岛海战一一战争爆发②平壤战役一一左宝贵(殉国)③黄海大战一一邓世昌(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③辽东半岛战役一一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后日军制造旅顺大居杀④威海卫战役一一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时间:1895 1.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反映侵略势力深入内地)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 瓜分中国狂潮 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 2.瓜分中国狂潮: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1.背景 1.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兴起: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发展:组织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国闻报》(严复主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4.高潮——“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6.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7.历史意义:(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8.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1.兴起 1.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清政府由“剿灭”变为“招抚”,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2.口号:“扶清灭洋”,评价:“灭洋”表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一一前期有利于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发展壮大,但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go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1月2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