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RTO蓄热回收系统传热特性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旋转式 RTO 简介 2 1.2.1 RTO 的类型2 1.2.2 旋转式 RTO 蓄热室工作原理 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4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5 1.5 课题技术路线6 1.6 本章小结7 第二章 旋转式 RTO 蓄热回收系统传热流动过程模型建立 9 2.1 蓄热室传热过程的特点9 2.2 蓄热体传热系数9 2.3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9 2.3.1 控制方程组 10 2.3.2 湍流模型 11 2.3.3 CFD 求解过程 11 2.4 基于 Ansys 热-流耦合计算理论 12 2.4.1 热-流耦合算法 12 2.4.2 热-流耦合求解 12 2.5 蓄热体换热性能衡量标准 13 2.5.1 热效率概念 13 2.5.2 温度效率概念 13 2.5.3 热回收率概念 14 2.6 蓄热体介绍 14 2.6.1 蓄热体的性能 14 2.6.2 蓄热体结构类型以及几何特性 15 2.6.3 蓄热体的材质 16 2.7 本章小结 16 第三章 蓄热室传热流动分析 17 V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3.1 单块蓄热体传热特性分析 17 3.1.1 原始模型的建立 17 3.1.2 网格划分 17 3.1.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18 3.1.4 原始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19 3.2 等效多孔介质模型 20 3.2.1 多孔介质概念 20 3.2.2 等效多孔介质模型必要性 20 3.2.3 等效多孔介质黏性阻力系数和惯性阻力系数 21 3.2.4 等效多孔介质模型与原始模型对比 23 3.3 不同参数对出口温度的影响 27 3.3.1 蓄热体高度对出口温度的影响 27 3.3.2 气体流速对出口温度的影响 27 3.3.3 孔径大小对出口温度的影响 28 3.4 不同参数对蓄热体压降的影响 29 3.4.1 蓄热体高度对压降的影响 29 3.4.2 气体流速对压降的影响 30 3.4.3 孔径大小对压降的影响 30 3.5 蓄热室整体模型传热流动特性分析 31 3.5.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1 3.5.2 仿真参数设置 32 3.5.3 计算结果分析 32 3.6 本章小结 34 第四章 基于二次回归模型的蓄热室运行参数优化 35 4.1 二次回归组合试验 35 4.2 二次回归模型建立 35 4.2.1 三因素水平编码表 35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