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教案.docVIP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学稿 【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5、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结构—自主预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方面 (具体情况见书) 2、兴起:(1)标志:_____年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____》一文,揭开序幕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活动基地和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3、口号:________和_________ 含义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容 (1)前期:①提倡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 ②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什么是旧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a 概念:何谓旧文学与新文学? b文章与相关观点(胡适、陈独秀) (2)后期:传播______________ 5、评价 (1)进步性:①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_________ ②中国知识分子收到一次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①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②对中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的倾向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①俄国___________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年,李大钊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___________大旗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原因:① 1919年__________爆发,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马克思主义者面向工人阶级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2)表现 ①李大钊: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出版《______________》,刊登《_____________》,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_____ ③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 a代表:李大钊、陈独秀、__________、邓中夏、__________、蔡和森、___________ b主要活动: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 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__________》《劳动者》《劳动音》等;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诞生。 【课堂训练】 C1、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A2.用白话文写的痛斥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的文章是(  ) A.《狂人日记》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文学革命论》  D.《文学改良刍议》 A3.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B4.《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A.1915年 B.1917年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