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大型桥式吊车行车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
、立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工厂企 业中,桥式起重机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其中、运输设备。图 6-5为大型工厂中使用的桥式起 重机(又称行车)工作示意图。在车间的两边墙体上,架设有一桥架(轨道) ,桥架可在
车间的上方的两边前后运动。桥架上有一起重机,该起重机在直流电动机的驱动下课在桥 架上做水平运动,起重机上系有一钢绳,绳索下端有一承吊重物的吊钩,吊钩(含重物) 可做上下运动。一般情况下,起重机首先将重物从地面上吊至一个预先规定的位置 (高度), 然后再送到某个对象上方,最后将负载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卸下。
桥式起重机工作示意图
桥式起重机工作示意图
二、抽象研究问题
起重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包括起重机-吊钩装置和驱动起重机装置的动力学方程。 为了分析方便,起重机的工作过程均在由 S轴与丫轴构成的平面和由S轴与Z轴构成的平 面中进行讨论。
这种情况下,将重物从地面上吊到一个预先规定的位置,视为改变,然后再送至某个 对象的上方视为改变,将负载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卸下,视为再次改变。
图6-5中,点A表示运行在桥上的起重机,其中,为起重机在 S轴上的坐标(不等于 零,0);为小车质量;为作用在小车上由驱动电动机产生的水平驱动力; P为有吊钩和负 载产生并作用在小车上的绳索拉力。
点B表示吊钩,、分别为吊钩在S轴和Z轴上的坐标,为吊钩的质量;L为绳索长度、 B为绳索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1、起重机一一吊钩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由图6-5可知,起重机与吊钩在水平面上的坐标分别为(,0 )和()。在不计起重机与与 桥架之间摩擦力的情况下,起重机在水平(S轴)方向上的作用力平衡方程式为:
mAsA Fa psin (6-32)
对于吊钩,则在水平与垂直(Z轴)方向上的作用力方程为
(6-33)□bSb psin
(6-33)
□bZb pcos (6-34)
式中,9.82,为重力加速度。
与上述三个作用力方程相对应,在假定绳索长度 L不变的条件下,由图6-5还可得出下面
两个运动学方程
sB sA l sin (6-35)
Zb
Zb l cos
为消去式(6-32)
(6-34)中的中间变量,可将式(6-32)、式(6-33)两边相加得
EaSa EbSb Fa (6-37)
与此同时,将式(6-33 )、式(6-34)两边分别乘以B和(B)后再相加又有
(6-38)mBsB cos mBzB( sin ) psin cos mBg( sin ) pcos ( sin )
(6-38)
mBgsi n
由此,式(6-37 )、式(6-38 )中不再含参数p,进一步由式(6-35)、式(6-36 )又可分别 得
sB (sA l sin ) sA l ( sin 2 cos ) (6-39)
zB (l cos ) l( cos
zB (l cos ) l( cos
sin )
(6-40)
mA (S l
mA (S l 盹os l sin )cos
mB(lcos 丨弩in )sin
mBgsin
最后,将式(6-39 )、式(6-40)代人式(6-37 )式(6-38)后可得
(6-41)(mA mB)S mBl cos mBl sin FA
(6-41)
(6-42)SA cos 丨險 g sin 0
(6-42)
至此,起重机-吊钩系统明显可知是一个四阶运动学系统。
另一方面,对于图6-6的“机械摆”在不计铰链摩擦力的情况下,可得如下转矩平衡 方程
ml2險(mgsin )l 0 — sin 0 (6-44)
为了方便分析,起重机驱动装置的运动方程,可认为是一阶定常线性微分方程,即
TaFa Fa KaUa (6-47)
式中一放大倍数()
—时间常数(S)
—驱动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电压(V)
3、起重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将描述整个起重机系统的三个线性定常动力学方程,将其写成状态空间形式
SA mBg —Fa (6-48)
TOC \o 1-5 \h \z mA mA
(6-49) (mA mB)g 1
(6-49)
mAl mAl
另外,由式(6-47)又可得
FA(6-50)
FA
(6-50)
若选择如下状态变量x1(单位为m)、x2(单位为)、x3(单位为)、x4(单位为)、x5(单位为)
(6-51)X1 Sa,X1 SA,X3
(6-51)
X4 X5 Fa
和选择控制量u(单位为V)和输出量y1 (单位为m)、y2 (单位为)
u UA, y1 SA, y2 (6-52)
则由以上式子可得状态方程描述式
X
X2
(6-53c)Ciha 卜 eb)芒(6-53d)(6-53e)输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