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docxVIP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 (1.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 ( “ ( 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社会地位不高 C.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D.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 “ “ “ “ “ “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 体现出孔子强调( ) A.孝悌之义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等级秩序 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 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这说明孔子提倡( ) A.理解和体贴他人 B.人们应贵贱有序 C.君主要严于律己 D.人际关系要和谐 4.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 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种观点可以反映当时( ) A.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 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D.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 ) A.“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1?-?/?16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6.有学者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 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关注社会 关注国家 关注人生 关注文化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7.“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 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 ) A.孔子的“仁爱”思想 B.老子的“无为”思想 C.墨子的“尚贤”思想 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8.《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 “ 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 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9.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导致这一变 化的关键原因是( ) 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 B.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 C.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 10.“汉代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有既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此 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 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11.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 -?2?-?/?16 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 《 《12.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 《 《 《 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 ) 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 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 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 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 1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 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luping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