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出塞西师大版.pdfVIP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出塞西师大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塞》教学反思 今天,按照预设上完了《出塞》,总的感觉是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这首诗 我很喜欢,在这节课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 创设意象,入境悟情 诗歌是古代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棵引人瞩目的奇葩,诗歌意象的创设,对 学生入境悟情能起到较好的渲染及铺垫作用,教学时,我创设了以下导语:“孩 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而边塞诗,能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 争场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一下古代多事的边塞,凄 凉悲惨的战场。”在语音上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悲”的氛围,接着引出一组边塞 的图片,配以哀婉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后带着这种凄凉、荒凉的 感觉自由读诗,在本节课中我还创设出“明月”这一意象,由《月夜忆舍弟》到 《静夜思》,联系《出塞》中的“明月”,我问:古人是望月而思亲人啊,那么如 果你是边塞的一名将士,白天不知生死而疲劳地作战,夜晚孤望明月,会想些什 么?再如,本诗意境雄厚苍凉,发千古感慨,如何让学生入境悟情呢?我在教学 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 史悲怆、无限深沉的叹息的时候,学生对后两句的感悟才会更真切、更震撼人心, 对诗歌的苍凉意境也才能留下深深的烙印。 2、资料补充,堆积情感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局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 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 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 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教学中汉匈战争资料 的引入,《资治通鉴》资料的引入,《秦汉以来我国北方的边塞战争》《李广生平》 《王昌龄创作出塞背景》以及大量的边塞诗积累,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涵 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小学生 进入中学语文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 3、文本诵读,情感共鸣 文本的诵读、诗意语文的品味应让学生倾听文本声音。在语文的丛林里散步, 或驻足观赏,玩味咀嚼;或闲庭漫步,心心相印。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说:“书面 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 本课学习充分发挥读的功能: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征人心情来引导学 生读出味道和感觉。如在赏析一、二句诗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望眼茫茫戈 壁,漠漠黄沙,耳听呼呼凤唳,胡笳悲鸣,诗人深感边关烽火连连,将士守期绵 绵,心中涌起什么?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恨匈奴入侵;2怨朝廷 无能;3叹将士可怜;4盼边关安宁;5苦边民凄苦;6愁江山不保等等。接着指 导朗读: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请女生齐读一、二句;失去亲 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请男生齐读一、二句。学完本课后,我这样小 结: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 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请同学们在这呼呼的塞北风中, 在这嘶嘶的战马声中,在这悲壮的音乐声中入情入境,配乐诵读吧!整节课让学 生表演读、默读、齐读、轮读、小组读、配乐读,带着问题探究读,教者示范读, 让学生在诵读涵咏中完成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性情。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气氛浓厚。但是,也给听课老师教学环 节不够简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评价语言单调之感,今后将努力朝“语言与精神 同构共生”进发。

文档评论(0)

laoliug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