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的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生态文明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将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 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 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 固树立。 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什么是生 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又意味着什么,多年来理论学术界谈之甚少。而国家环 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于去年9 月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无 疑是对生态文明内涵的一次有益探索,在促进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而近日有幸在有关报刊上读到这篇文章的全文,受益匪浅。我们从文 中可以认识到,生态文明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我们需要进行全 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即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过渡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社 会主义。 生态文明作为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 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而 我国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并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 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 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 思想的飞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 态,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 会的基础和保障。 1 生态文明的理想,第一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实践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也成为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 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 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更加体 现在公平公正、共同富裕、道德文化、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 面。从这个角度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它们能够互为基 础、互为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 思想源泉。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 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这使我们有可能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 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最积极的响应者。 所以,我们有条件、也必须尽快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十六大以 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 的理念,正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种积极呼应。科学发展观绝不仅仅是单纯经 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正如潘岳所 说,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文化内涵。 事实上,我国已有一些地方率先走在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上。近日, 经济并不发达的青海省作出一项重要决策:对三江源当地政府不再考核GDP;只要 生态好,就算有政绩!是保护长远生态环境,还是追求眼前发展速度,青海省果断 选择了前者。自2005年开始,青海省确定,三江源地区的发展思路以保护生态为主, 并决定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果洛、玉树两州不再考核 GDP,取而代之是对其生态保 护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行考核。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而言,封育 多少草场、减少多少牲畜、种植多少树木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具体考核标准。 2 与青海省一样,全国已经有许多地方开始逐步改变自然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的旧观念,摒弃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不计资源消耗和 环境成本的做法,摒弃把GDP 作为发展的唯一指标的做法,用社会、经济、文化、 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

文档评论(0)

177****9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