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肺癌第8版TNM分期.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谢谢! * 肺癌TNM分期标准 * 背景 TNM 分期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将于2017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 第七版肺癌TNM分期标准是2009年颁布的 * 背景 新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其中NSCLC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亚洲病例数明显增加。 * T-原发肿瘤 * * 改变 (1)将T1分为T1a(≤1cm),T1b(>?1至≤2cm),T1c(>?2至≤3cm);(2)T2分为T2a(>?3≤4cm)和T2b(>?4至≤5cm);(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4)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5)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6)侵犯膈肌分为T4;(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3cm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T4。 *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为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为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无论距离隆突多远均归为T2。 * 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范围不再作为T分期依据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导致的部分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归为T2,若导致全肺不张则归为T3。而在所有研究人群中发现:合并部分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患者预后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但合并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版分期无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范围大小、累及全肺与否均归为T2。 * 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的T分期调整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直接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均归为T3。最新研究发现膈肌浸润患者要比其他pT3患者预后更差,类似于pT4患者,因此新版TNM分期将侵犯膈肌归为T4。对于纵隔胸膜浸润,研究者认为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胸腔镜活检后才能进一步确认,和壁层胸膜不同,纵隔胸膜受累没有明显征象,当发现纵隔胸膜受累时往往肿瘤已越过胸膜侵犯到胸膜内组织或脏器,而且病理界定有一定困难,在病理分期中,极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没有浸润到纵隔内组织的情况,因此将纵隔胸膜浸润纳入临床分期并不可靠,故而在新版分期中删除了纵隔胸膜受累的T分期因素。 *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