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赏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是现存杜甫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杜甫早期诗作的代表。虽八句 四韵,却不是律诗。律诗限押平声韵,而诗中“了”“晓”“鸟”“小”都是仄 声。不是律诗,那是什么诗?曰:古体诗。因为是五言,也可说是五古。近体诗 形成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体,都属于古体诗。 杜甫 《望岳》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此为第一首。 自古以来,东岳乃五岳之首,被尊为岱宗,自然首咏。至于“中岳嵩高北岳恒”, 何故未咏,却是不知。 此诗是杜甫二十四五岁漫游齐赵(今属山东、河北一带)期间的诗作。唐玄 宗开元十四年(736年),24岁的杜甫去京至兖州(今属山东)省亲。其父杜闲 时任兖州司马。此后,杜甫以贵公子身份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踌躇满志的他站 在泰山脚下,一想到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不由咏出了“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由此可见。年轻的杜甫,他要攀 登的不只是泰山的绝顶,更是人生的顶峰。 此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并刻于山石,与泰山共立于天地之间。李白 也有《游泰山》诗六首,却不及杜甫此一首。前人评《望岳》可俯视李诗,并非 大话。《望岳》之后,杜甫也曾到过泰山之巅,却未一骋诗才,再写几首,这是 为何?大概杜甫也十分满意此诗,觉得无须再写了吧。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意思是泰山是什么样子呢?请看齐鲁大地上 那绵绵不尽的青色。“夫”,常用于句首,无实在意义。为什么不说“夫岱宗如 何”呢?不是不可,而是这不符合诗的节奏。春秋时,泰山以北属齐,以南属鲁。 在诗人看来,齐鲁之“青”,是泰山的惠赠。没有泰山之“青”,何来齐鲁之“青”? 齐鲁之地,何其广乎!如此广大的区域,其青未了,这不是泰山拔地而起掩映的 结果吗?诗人别出心裁,以“齐鲁青未了”来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虽未明言, 而泰山高大雄伟的形象已见于人们脑海。一问一答之间,流露出诗人望岳时内心 的激动和对泰山的仰慕赞美之情。谢灵运《泰山吟》中有“崔崒刺云天”的佳句, 但与“齐鲁青未了”一比,就显得太一般了。刘辰翁评:“只五字雄盖一世。”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在泰山聚集了很多神奇和秀丽, 山的阴阳两面就像刀割般被截然分成一昏一晓。“神”,“秀”,是诗人望岳产 生的强烈感受。但泰山之神秀,岂是一言能尽?与其说“泰山何神秀”,不如说 “造化钟神秀”,后者更见功力。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造化钟神秀”, 我以为,也可理解为大自然钟情于泰山的神奇和秀丽。一个“钟”字,既赋予了 “造化”人的思想感情,又包含了对泰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阴阳”分指山的 北、南两面。由于泰山极高,故阳光照不到的背面昏暗,而受阳光照耀的南面则 明亮。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那萦绕山间的层云使心胸摇荡,那渐 渐消失的归鸟使眼角欲裂。“曾”,通“层”。诗人抓住层云生、归鸟入这两个 细节,写自己望岳时“荡胸”“决眦”的感受,很真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总有一天,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顶, 去一览众山,那时,众山在我眼里,该是多么的矮小。“会当”是唐人口语,当 作“终当、终要”解。“会当”二句,由望岳而生“凌绝顶”之志,全诗境界为 之升华,引人强烈共鸣。以之为座右铭,有何不可? 全诗句句写“望”,却寻不着一个“望”字。“望”字何在?在诗题中。仇 兆鳌《杜诗详注》评到:此诗“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 末联极望之情”。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望”,字里行间,横溢着杜甫这位年轻 诗人的才华。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