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匮要略》脉法研究:
主讲牟惠琴
《金匮要略》脉法研究:
令历史上研究《金匮要略》脉学者颇多,其学术观
点散见于其个人的著作中。
令单行本的脉学著作也很多,而专门著述《金匮要
略》脉学者鲜见
200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祝小惠研究生论文:
《金匮要略》脉学的整理与研究。
研究脉学源流者
《伤寒杂病论》脉诊起源
实践起源:
扁鹊是运用脉法诊断疾病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史记》里“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句话
扁鹊切脉诊病,还见于《淮南子·泰族训篇》“所
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厭息脉血
而知病之所生也”。
今汉代民间医生淳于意
《史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
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
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
古代民间医生涪翁(东汉初年)也是一位运用
脉法的专家,著有《诊脉法》一书。(遗失)
二、《内经》脉诊思想对《伤寒杂病
论》影响
1、诊病重视诊脉的思想
令《内经》诊法脉为首:把脉诊结果的可信度放在
症状诊断之上。
《素问·方盛衰论》曰:“诊有十度,度人脉,度
脏,度肉,度筋,(度腑)度俞,度阴阳气尽,
度民,君,卿。”强调诊病必先诊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继承了《内经》诊病重视
脉法的观点,著述专篇论述脉法:《平脉法》
《辩脉法》;
÷2、诊脉方法的影响
今承《内经》三部九候脉法,而有变通:
《素问·三部九候论》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
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
疾”“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
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
中部地,足少阴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
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
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
胃之气。”
张仲景疑难疾病诊多出动脉
令《金匮要略·水气病篇》3条云:“寸口脉沉滑者,中有
水气,面目肿大,---其颈脉动,时时咳。
此
颈脉即足阳明胃经人迎穴处动脉,亦即人迎脉。
令19条云“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
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少阳脉卑,少阴脉细,
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以寸口为主,兼
诊他部。
仲景诊脉,以诊寸口脉为主,在诊中焦病证时,多诊趺
阳脉,诊下焦阴血病证时,也诊少阴脉,在诊断疑难疾
病时,兼以他部,即多部位动脉合诊。
《难经·十八难》曰:“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
主?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
也
令《伤寒杂病论》以取寸口脉为主要兼以他部
÷3、《内经》《难经》脉诊内容对《伤
寒杂病论》的影响
1)先知生理:再探病理:
令《素问·三部九候论》“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
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
÷《内经》论脉之生理: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再动
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
命曰平人”。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
胃者,平人之常气也
春胃微弦,曰平。夏
胃微钩,曰平。长夏胃微软弱,曰平。秋胃微毛,
曰平。冬胃微石,曰平。”
令《难经·十四难》曰:“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
至,不大不小曰平”。
《内经》把平脉定义为至数不快不慢,同时有胃
气的脉象。皆曰平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