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水治理的分析与思路探
2015.12
目录
、什么是黑水
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
什么是“黑水
1.“黑水”的定义
感官角度:“黑水”,即为黑臭水
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
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
味的水体的统称。
理论角度: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
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大部分水体
黑臭机理基本一样,它是由于水体
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当大
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
微生物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
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
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
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
变臭
什么是“票水”
什么是“票水”
2.黑水的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分级的评价指标包括透眀度、溶解氧(、氧
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分级标准见下表
特征指标
轻度黑臭
重度黑臭
透明度(cm)
25~10
10
溶解氧(mg/L)
0.2~2
0.2
氧化还原电位(mV)
200~50
-200
氨氮(mg/)8.0-15
15
、什么是“黑水”
3,污染源
生活
垃圾
生活
废水
污水
源
养殖
排放
废水
雨水
黑水产生的原因
1.“黑水”产生的理论分析
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中氧气
城市水体一旦超量受纳外源性有机物以及一些动植物的腐殖质,如
居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污染物等,水中的溶解氧就
会被快速消耗。当溶解氧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大量有机物在厌
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
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同时,厌氧条件下,沉积物
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
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
票黑水产生的原因
“黑水”产生的理论分析
内源底泥中释放污染
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
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氨从底泥
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也是水体黑臭的重要
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在一些污染水体中,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与
外源污染的总量相当
不流动和水温升高的影响
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往往流动性降低或完全消失,直接导致水体
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问题严重,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
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华暴发风险,引发水体水质恶化。此外,水温
的升高将加快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速度,加速
溶解氧消耗,加剧水体黑臭。
黑水”产生的原因
2国内外“黑水”产生的社会原因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
或者能力有限与水平低下,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市水体,直接成为工业
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引起水体
富营养化,形成“黑水”。
20世纪中期,英国的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黑臭问题的河流之一。上世
纪70年代,德国的菜茵河由于流经重工业区,工业污水排入莱茵河,其污染也达
到了顶峰。同时期美国的芝加哥河、特拉华河等,也因为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
常年黑臭。
、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
2015年9月11日,由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订的《城市黑臭水体
整治工作指南》日前正式公布
目标
治理目
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
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
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2020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
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以消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3J104建筑工程.房屋建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pdf VIP
- 2014地铁车站防火封堵设计要求基础介绍.doc VIP
- 《BIM建模技术》教案——5创建结构板.docx VIP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面向设计的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评价_夏侯遐迩.pdf VIP
- 2025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我爱米兰》课堂教学设计.docx
- 《BIM建模技术》教案——4创建梁.docx VIP
- 2025年最新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知识竞赛题库附带答案.docx VIP
- 管道支架重量估算表(超全,超好) (2).xls VIP
- IE七大手法培训资料.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