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石壕吏》教学实录
执教者:崔秀芳
教材分析: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差吏深夜捉人,老妇被逼自愿服役的故事。杜甫通过叙述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诗人赞扬了老妇人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深刻的同情,对统治者爪牙压迫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
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的相关历史图片
师问: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战乱吗?
生答:安史之乱
师:同学们,提到“安史之乱”这四个字,它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二、走进作家、了解背景(3分钟)
师:请同学们看三幅对联: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请问:这三幅对联所指的人物是谁?(杜甫)大家都说是杜甫,请围绕对联说说理由(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围绕对联介绍作者)
学生甲:他是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师: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石壕吏》?(学生可借助注释了解)
学生1: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郭子仪等率领的六十万大军被包围于安庆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石壕吏》
师:下面听老师范读《石壕吏》,请同学们以“这是一首——的诗”来概括感知本首诗的节奏之美。
学生:这是一首节奏整齐的诗,诗中运用的都是五言句式,读来朗朗上口。
学生: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等”读来有一种对称之美。
师:既然这首诗的节奏如此之美,我们不妨美美的读一下,感受它的节奏之美。
学生齐读全诗
师:读得很好。有节奏,也有语气。但有个别字的读音还不够准确,请看一看: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
吏:lì?邺:yè?戍:shù?咽:yè?妪:yù?泣:qì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完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看课文,做好准备,把诗歌的大意说出来。听清楚了吗?生:齐听清楚了师:刚才我们读课文,又看了注释,谁能把课文的大意说出来,请举手。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说出大意就可以了。生::这首诗主要叙述了官吏夜晚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师:这首诗的大意我们知道了。下面我们再来细读一遍课文,看哪句话那个词不懂,提出来。9生自读课文)生6,“死者长已矣”是什么意思?师:可以先看注释,理解不了再说生7:死者与世长辞了
生34:书是什么意思?师:信师:对,还有那些不明白?生9:老翁逾墙走,是说老翁翻墙而逃,为什么呢?生10:因为他不愿去当兵,怕被抓。
生30:为什么老太太连“出入无完裙”的儿媳妇还要说说,就像应付查户口一样?生31:说明村里的男人都抓完了。生32:说明家里没有当兵的男人。生33:老太太表明家里只有妇女和小孩。师:正是这样。词句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36:题目叫石壕吏,为什么内容写老太太的多,而写当差的少呢?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一会解决。词句还有问题吗?没有了我问问你们。(出示卡片:暮投石壕村)生37:投,投宿。晚上投宿在石壕村。
师:对。(出示卡片:存者且偷生)38:生;,且,暂且。活着的另一个儿子暂且活着。师:活着的人只指另一个儿子吗生:也指老头老太太。偷生,应理解为“苟且活着”,是凑合活着的意思。师:为何说凑合活着?生39:战争年代,生活困苦,也很危险。师:说得对。(出示卡片:老妪力虽衰)
生40:老妪:老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试题.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 《水圈与水循环》检测题.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复习课学案 (2).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评测练习.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 学案.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2).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3).doc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