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2拓展资料-人教新课标版.pdfVIP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2拓展资料-人教新课标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拓展资料 第三单元 交通与生活 1.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电报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清咸丰初年开始传入中国,但正式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 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 加强对中国侵略、控制,均提出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一时成为中外交涉中引人注目的焦点。 1865 年,上海驻华领事巴夏礼向李鸿章提出铺设淞沪电线遭到婉拒后。英商竟然暗地在浦东自行 铺设电线数十里。李鸿章遂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密令上海县令动员乡民,乘夜拔毁所有 英商铺设的电线。英商因属私设,无从告官,有苦说不出。 1874 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对电线铺设 与否展开争论。而此时列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 1871 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 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沈葆祯反对这种消 极政策,重申李鸿章的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 1877 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长达 16 公里的 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自此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 1881 年,李鸿 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于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和上海等七处设电报分 局,委派洋务精英盛宣怀、郑藻如、刘含芳、唐廷枢、郑观应、经元善等人筹办津沪电报。最初采 取商办模式。不久,复改为官督商办。到 19 世纪 90 年代,电报局成为规模仅次于轮船招商局的新 式企业,业务遍及南北各省。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飞机设计师──冯如 冯如,号鼎三,广东恩平人,出身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杰出的 飞行家。他 12 岁离开祖国到美国旧金山当勤杂工, “日作营生,夜习西文” ,立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以振兴中华的宏愿。 1901 年他转往纽约做工,边工作边刻苦学习,几年后,他掌握了机械学、电学 等基础理论和机械制造技术。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久。冯如认为航空事业对祖国富强意义 重大,于是决心研制飞机,使之“成一绝技,以归飧祖国”并立誓“苟无成、毋宁死” 。1906 年, 他来到旧金山, 倡议华侨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 1907 年,他同助手开始试制, 两次飞行均遭失败, 厂房因失火焚毁,但是他仍百折不挠,终于在 1909 获得成功, 1910 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并在当年的国际飞行比赛中获一等奖。美国人用重金聘请他,但他拒绝了聘请,偕同三名助手,携 带两架飞机返回祖国,并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任广东政府飞机队队长。 1912 年他亲自驾 驶飞机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失事,壮烈殉职。按其遗志,广东政府把他安葬在广东 郊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左侧。 古代交通工具 -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又名记道车、大章车。它是利用车轮带动大小不同的一组齿轮,使车轮走满一里时,其 中一个齿轮刚好转动一圈,该轮轴拨动车上木人打鼓或击钟,报告行程,第一个在史书中留下姓名 的记里车机械专家,是三国时代的马钧。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曹魏人,是当时闻名的机械大师。他不仅制造了指南车、记里鼓车,而且 改进了绫机,提高织造速度;创制翻车 ( 即龙骨水车 ) ;设计并制造了以水力驱动大型歌舞木偶乐队 的机械等,可惜,他的生卒年并无详尽记载,只知道他当过小官吏,并因不擅辞令,一生并不得志。 到宋代, 卢道隆于 1027 年制成记里鼓车, 以及吴德仁于 11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