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学各论 THE END 碎片状坏死 Piecemeal necrosis 发生在肝小叶周边肝细胞界板的灶状坏死 桥接坏死 Briging necrosis 肝细胞坏死带横跨界板,连接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或两个小叶的中央静脉。 四、重型肝炎 (一)急性重型肝炎 1/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 2/肝细胞大片坏死(2/3或3/4以上小叶) 3/肝细胞再生不明显。 4/肝窦扩张,充血,Kupffer细胞增生。 5/肝脏体积缩小,质地柔软,切面黄色 或红色(晚期,急性红色肝萎缩)。 6/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黄色肝萎缩 急性黄色肝萎缩 * * 广西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顾永耀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概念: 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 一、病因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型肝炎病毒。 二、传染源 肝炎病人 肝炎病毒携带者 三、传播途径 血 液 消化道 四、发病机制 1/病毒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 2/病毒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细胞损伤 免疫功能正常:急性普通型肝炎 免疫功能过强:重型肝炎 免疫功能不足:慢性肝炎 免疫功能缺陷: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HBV 侵入肝细胞内复制,以发芽方式从细胞内释出,在细胞表面留下抗原; ※入血后的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亦引起肝细胞损伤 五、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1/ 肝细胞水变性?气球样变?溶解坏死 2/ 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细胞凋亡) 正常肝 液化性坏死根据范围可分为: 1/点状坏死 2/碎片状坏死 3/桥接坏死 4/大片坏死 (二)渗出 炎症细胞(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位于汇管区、坏死区。 (三)增生 1/肝细胞再生 2/Kupffer细胞增生 3/小胆管增生 4/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再生沿未破坏的网状支架进行,可恢复原有结构。 网状支架塌陷,肝细胞再生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 网状纤维染色: 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粘连 六、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普通型(黄疸/无黄疸) 慢性普通型(持续性/活动性)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普通型肝炎 重型肝炎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一、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1/血清HBsAg阳性,肝组织学基本正常 2/可见毛玻璃样肝细胞. 3/临床无症状,肝功能正常 4/免疫力改变?痊愈/慢性化 5/具传染性 毛玻璃样肝细胞 HE染色: 肝细胞浆内出现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胞浆不透明似毛玻璃样. 免疫组化染色: 用抗HBsAg抗体染色,阳性物质为棕黄色,位于肝细胞浆内.证实为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成分. 1/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轻微(点状坏 死)。黄疸型有胆栓形成。 2/汇管区及小叶内坏死区有炎性浸润. 3/临床出现肝大、肝区痛,肝功能异常。 4/大多数痊愈;部分?慢性;极少数恶化为重型肝炎。 二、急性普通型肝炎 三、慢性肝炎 多为乙、丙型肝炎。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可由急性肝炎转化来或隐匿起病。 (一)慢性持续性肝炎 CPH 1/肝细胞变性坏死轻,局限于小叶内 2/可见毛玻璃样肝细胞 3/汇管区扩,大纤维组织增生,界板完整 4/症状较轻或无,肝功能轻度异常 5/多数可痊愈,少数转为CAH。 (二)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 1/小叶内变性坏死严重,周边出现碎片状坏死,重症者桥接坏死,界板被破坏 2/坏死区残存的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3/纤维组织增生伸入小叶内,网状纤维 胶原化,纤维间隔形成 4/肝脏肿大 5/症状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 不治疗者多数转为肝硬变。 慢性活动性肝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