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篇开始讨论关于修辞的问题。首先讨论诗歌中的用典。
关于用典 (包括使用成语 )存在着不少争议,其实它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例如我们提到卢沟桥,不是想起抗日战争,就是想起卢沟晓月;提到高山流水,就要想起伯牙和琴。
外国也是一样,提到珍珠港,提到本 ·拉登,就会联想到有关的事情,省去了很多解释,包含了很多信息, 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压缩。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对用典似乎更加重视。其原因大概是:一、古典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炼,对信息压缩的要求更高。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积淀,使得典故、成语非常丰富,便于使用。
《露泪缘》是清代著名的子弟书作家韩小窗的力作,影响很大,传唱至今。现在举出其中《哭玉》 (写贾宝玉悼念林黛玉 )一回的部分如下:
我许你高节空心同竹韵,
我重你暗香疏影似梅花,
我叹你娇面如花花有愧,
我赏你丰神似玉玉无瑕,
我服你八斗才高行七步,
我愧你五车学富手八叉,
我听你绿窗人静棋声响,
我钦你流水高山琴韵佳,
我怜你椿萱早丧凭谁靠,
我疼你断梗飘蓬哪是家 ?
这一段用了多少典故 ?但正因为用了这些典故, 才把林黛玉的性格、 才华、身世等等描
述得淋漓尽致。
当然,用典过多过僻,也会引起欣赏上的困难。例如李商隐的名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 ”
就曾引起许多穿凿附会的解释,以致有人感叹: “一篇《锦瑟》解人难 ”。鲁迅先生的两首诗
也曾被人歪曲过。一首是著名的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 故园 ”,只因其中用了 “神矢 ”
一词,有人便将其解释为希腊神话中爱神之箭,说这是一首爱情诗;另一首是 “绮罗幕后送
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 ?难得莲花似
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燃烟卷觉新凉。 ”本来是一首猛烈抨击旧社会的诗篇,有人却故
意曲解 “飞光 ( ‘飞眼 ’?)、”“道场 ( ‘鬼名堂 ’?)等”词,把它说成一首玩笑诗,说是先生的一位朋
友做家庭教师, 同时受到两个女学生的追求, 先生作诗笑他。 但是,不能因为有的典故不易
理解就拒绝用典。现在再举李商隐的一首诗《泪》 :
永巷长年怨绮罗, (深宫宫女失宠 )
离情终日思风波。 (友人离别相思 )
湘江竹上痕无限, (娥皇、女英怀念虞舜 )
岘首碑前洒几多 ?(西晋百姓怀念羊祜 )
人去紫台秋入塞, (昭君出塞 )
兵残楚帐夜闻歌。 (霸王别姬 )
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 (贫士送贵人 )
用七个故事或场景 (都是典故 !) 写泪,最后归结到对自己身为贫士而被迫去送贵人这种尴尬
处境的感叹, 通篇却不露 “泪 ”字。岔曲发展了这种形式, 形成了一批名为 “赞某不露 ”的作品,现在举一首《赞竹不露》 :
林落深幽,七贤同游。拂寒烟,数竿浅碧衬新秋,王禹曾向黄冈作翠楼。方动处龙蛇林外,水池园内,凤尾扶疏,枝枝清瘦。最可怜鹅黄几点伤心泪,留作潇湘万古愁。
其中用了竹林七贤、王禹 《黄冈竹楼记》 、湘妃等典故来描写竹,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间。
由此可见,恰当的用典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增加作品的深度。但是,用典也一定
要小心,避免出错。 我曾经见过一位大诗人公开发表的一首诗,是赠给一位书法家的, 诗前
有一段按语: “书法家 ××乃余挚友,白头如新 ”,殊不知 “白头如新 ”是说交情很淡,直到白
了头彼此还不了解的意思。还有一位更大的作家,在纪念一位前辈女作家逝世时竟用了 “悼
亡”这个词,而 “悼亡 ”通常是指悼念亡妻的,这个笑话就未免太大了。
用典, 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 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
一定的影响。 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 所
以必须对作品中的 “典故 ”有个初步的理解, 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
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
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 “用典 ”,因为诗歌要 “寓万于一 ”,以简括
体现丰富。 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 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
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三批)(104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单位名录2024版.pptx VIP
- JRT 0254-2022金融网络安全信息科技外包评价指标数据元.pptx VIP
- 韩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案例分析.docx VIP
- 2025年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三批)(1044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SND-智能开关型电动执行机构使用说明书-常州电站辅机股份有限公司.PDF VIP
- 软件产品设计指南.doc VIP
- 2025年最新山东省选调生申论真题 .pdf VIP
-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