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PAGE 7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李红梅 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诗,灌溉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培育了炎黄子孙浩然正气和诗意般的人生追求。 无论远古,还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诗,歌咏的永远是人文精神。我们执教的国语,是最重要的人文载体。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充满诗意,就要时时奏响学生心中诗的琴弦,使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鲜明的想像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一、以真情实感,使语文课散发生命的光彩 鲁迅先生曾说过:“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全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惟有而未能言者,诗人为语,则握拨一弹,心弦立应,其声流于灵府,令有情皆举其首……”这“有情”二字,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而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握拨巧弹”,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弦立应”的审美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我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导入。气势宏大的画面中长江巨浪的翻涌,教室里回荡着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内容和基调与将要学习的课文风格、意境相近,学生先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这令人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里,学生情感的脉搏被拨动了,再来学习课文,就自然会进入“心弦立应”的审美境界,有助于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阔大的词风中,领略作者豪迈的情怀;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雄奇的景象中,体会“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继而便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发生“多情应笑多,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在这充满诗意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学知识,同时也陶冶了性情,充分发挥了文学作品以情感人的生命力。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进行情感体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在教材大幅度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运用娴熟的文艺理论,还文化以本来面目。教师要想以真挚的情感扣响学生的心弦,自己绝不能超然文外无动于衷,面对作者用生命和热情的汁液浇灌出来的作品,师生应俱做有情人。“教材、教师、学生‘共振’是情感性的突出表现。”(《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我们的语文课才能散发出生命的光彩,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上充满诗意的乐章。 二、以联想、想像,营造理想的教学境界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所谓“更是一门艺术”,大而言之,指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有限的时空内获得美的熏陶、美的净化、美的教育;小而言之,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境界的艺术魅力。 这一境界的产生离不开联想和想像。 对于联想,讲散文《荷塘月色》,可让联想到描写荷花的古诗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等;讲散文《黄鹂》,可让学生联想到描写黄鹂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讲古文《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意气扬扬”“谈笑而死”,可让学生联想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联想到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情怀。程翔老师在讲小说《祝福》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时,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像:“如果祥林嫂来到同学们中间,你将对她说什么?”富有创意的提问,犹如一石击水,激发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波澜,为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插上了翅膀。如此,课堂出现理想的教学境界便势在必然。 一次作文训练,我选择了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为材料,要求一:发挥想象,为该诗设计一组画面,配上音乐,构成MTV。要求二:围绕该诗写一篇想像作文。展放时,教室里响起《涛声依旧》的优美旋律,画面上出现:天宇间灰蒙蒙的光影,江边轮廓模糊的树,昏暗迷蒙的江面几处星星点点的渔火,最后画面推进到孤舟、客子,并隐约传来古刹钟声……在这样一幅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里,在诗意的辉映下,学生的想像张开了翅膀,写出了《失意的游子》、《不朽的失眠》、《让我们去听夜半钟声》等优秀篇章。 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师生陶醉其中,神采飞扬。形散还要神聚,散文如此,语文教学亦然。语文教学的“神”是“熏陶”,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为终极目的。语文老师首先要塑造自己富于人文精神的教学形象,拥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用鲜活的生活之水浇灌我们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的灵感,让语文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泉源,飞溅着创造的火花。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