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 牙体组织、根尖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口腔内科学 牙齿_.ppt

口腔内科学 牙体组织、根尖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口腔内科学 牙齿_.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牙周病的病因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牙周生态系统 1.三种关系:共生,竞争,拮抗。 2.口腔正常菌群 3.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间以及与宿主牙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 ? 二.发病因子 1.局部因素:菌斑及产物。 最主要,必不可少,但受其他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调控。 2.全身因素:宿主的反应很重要。 第二节????牙菌斑 dental plague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 ? ? 一.牙菌斑生物膜 1.概念: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相互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涮掉。 ? ? 2.形成:三个基本阶段 A.获得性薄膜形成 B.细菌粘附和共聚 C.菌斑成熟 一.龈上菌斑与龈下菌斑 1.龈上菌斑: 龈缘上,分布于近牙龈1/3的牙冠处和其他不易清洁的部位,如窝沟、裂隙、邻接面、龋洞表面等,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和兼性菌组成,与龋病的发生,龈上牙石形成有关,对牙周组织有危害的主要是龈缘附近的菌斑。 2.? 龈下菌斑: 龈缘以下,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可分为两部分: (1)附着性龈下菌斑: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附着于牙根面。 (2)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为结构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或袋内上皮接触,主要为革兰氏阴性厌氧菌。 二.两种学说 1. 特异性菌斑学说: 牙周病可能是一组病因和进程各异而临床症候相似的疾病,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由不同的特异性细菌所致。 2.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强调菌斑细菌的量,认为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是菌斑内总体微生物联合效应的结果,即由非特异性的口腔菌群混合感染所致。 3. 折中观点 ? 二.致病机制: (一)?? 细菌侵袭体表 1.? 附着于组织表面并增殖 2.? 引发白细胞趋化、吞噬和炎症 过程,造成损伤 3.? 细菌及产物进入表层下组织 (二)??在宿主体内繁殖 在宿主局部增殖或在组织中繁殖,或扩散至全身。 (三)??抑制或躲避宿主的防御功能 (四)??损害宿主牙周组织 有四类物质造成宿主牙周组织损伤 ? 1. 菌体表面物质 (1)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成分,具有高度活性,是革兰阴性菌所特有的一种致病物质 对牙周组织具有很高的毒性和抗原性,被认为是牙周炎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在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脂磷壁酸: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荚膜上一种含磷酸甘油残基的聚合物。 (3)外膜蛋白 (4)纤毛蛋白 (5)膜泡 2.有关的致病酶 (1)透明质酸酶 (2)链激酶 (3)胶原酶 (4)毒素 (5)白细胞毒素 (6)抗中型粒细胞因子 (五)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1.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类杆菌 (1)生物学特性: 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球杆菌,表面有纤毛,转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度,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特征性的黑色菌落。 (2)致病性和临床意义 能附着于颊粘膜、牙周袋上皮及菌斑中其他细菌的表面,附着并凝集人或羊红细胞 抵抗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统:阻断防御反应的关键步骤,保护其自身和其他菌斑细菌。还能释放外膜膜泡,有助于保护菌斑内其他细菌。宿主缺乏对Pg有效地先天免疫可能是牙周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产生大量的胞外蛋白酶,破坏牙周组织。 2.中间普氏菌Pi, 黑色素类杆菌属 (1)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短不一。最适生长温度35~37度,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低凸、半透明、表面光滑的溶血菌落。 (2)致病性和临床意义: 与Pg类似 3.福赛类杆菌 (1)生物学特性:为革兰氏阴性梭形类杆菌,归属于类杆菌属。 (2)致病性和临床意义:在重症牙周炎的附着丧失处的龈下菌斑中检出,它能产生有意义的毒性产物和酶,导致组织损伤。 4.核梭杆菌Fn: 为革兰氏无芽孢的梭形杆菌,专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度 致病性和临床意义: 能凝集人及羊红细胞,能粘附于上皮细胞和羟基磷灰石表面。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