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应用课题实施专项方案总.doc

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应用课题实施专项方案总.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甸区索河中学 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寄宿制管理体系研究 索河中学课题组 20XX年5月28日 寄宿制管理课题开题论证 一、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体系研究 二、开题时间:20XX年5月28日 三、开题地点:蔡甸区索河中学四楼会议室 四、参与人员:教授评审组、索河中学教科室、索河中学寄宿制管理课题组组员 五、论证程序: (一)实地考察:察看索河中学学生公寓、食堂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及内部管理具体情况。 (二)课题论证: 1、索河中学教研室李忠兵主任介绍参与开题论证会领导、教授和课题组组员情况; 2、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吴华平校长介绍索河中学寄宿制管理概况,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3、课题研究小组组长李志祥副校长汇报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依据和阶段设计方案; 4、课题组研究小组副组长袁国芬、刘珍益、袁新发主任讲话谈对该课题研究思绪和想法; 5、课题研究小组组长李志祥副校长对教授开题意见和提议进行简明归纳总结并表态。 吴华平 男,45岁,硕士学历,市寄宿制管理优异个人,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桃李奖取得者,现任索河中学校长。多年从事学校管理和化学教学,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为推进我校寄宿制建设和管理作出突出贡献。 李志祥 男,45岁,本科学历,区优异教育工作者,现任索河中学副校长。多年从事后勤管理和九年级化学教学,论文《化合价教学几点想法》发表在《科教导刊》第一期,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校长成长之路:专业化发展》获市教科院叁等奖,《浅谈饮食健康》,《怎样让农村学生走出厌学困境》获区二等奖,课件《燃烧和灭火》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二等奖。 袁国芬 女,33岁,本科学历,区优异共产党员,优异女教职职员作者,教学桃李奖者。现任校教务处副主任。《石山地域留守学生调查汇报》获市第三期农村偏远地域中学老师优异论文奖;论文《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爱好几点提议》在镇内学术交流汇报中取得不俗效果;论文《让教育充满人性关心——浅议农村寄宿制学校关爱留守学生方法》获市二等奖。 袁新发 男,45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校总务处副主任。曾获区优异青年老师称号,《分式方程增根》获区优异论文二等奖,《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获区说课二等奖。 胡 畅 男,36岁,本科学历,区教学桃李奖、师德风范奖、新长征突击手取得者。现任校团支部书记。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数次教导学生获省市竞赛奖,取得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著有《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多个方法》、《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爱好几点提议》等论文。对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独特一套方法。 李江洪 男,43岁,本科学历。获区级优异研讨课、说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论文《学洋思对政治老师要求》获市三等奖;论文《初三思品复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获区二等奖;发表论文《怎样提升初中思品课课堂实效》;数次荣获优异教导老师奖。 吴艳芬 女 37岁,中共党员,本科,教务处副主任。曾前后于20XX年论文《浅谈中小学业余训练管理》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国成人教育学刊》;20XX年论文《对体育教学语言几点探讨》获市三等奖;20XX年论文《浅析体育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获省一等奖等。 刘俊兰 女 46岁,市百优班主任,区优异老师、师德风范奖、教学桃李奖取得者。现任英语教研组长。论文《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中学生英语》上。多年班主任工作扎实、独具匠心、卓有成效,所带班级区优异班集体。 吴文秀 女,43岁,本科学历,区优异老师,多年从事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谈对学困生数学爱好培养》获区三等奖。 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体系研究 实 施 方 案 ??????????????????蔡甸区索河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发展趋势。 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是深化教学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基础教育规模效益关键手段。布局调整对加紧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教育需求有着十分关键意义。我校自1998年实施布局调整工作以来,已形成“一镇一校”办学格局,但因为农村区域宽广,且我镇地形特殊,学生集中入学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寄宿制伴伴随布局调整工作深入推进应运而生。 2、处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伴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孩子均由爷爷、奶奶或亲戚好友照管,孩子教育、督促严重欠缺,实施寄宿制能将这部分孩子集中起来,加强教育,强化管理,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养成,填补家庭教育空白。 3、独生儿女教育现实状况分析。 现在农村独生儿女越来越多,她们大部分全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服务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全部比较淡薄,寄宿制就是要将独生儿女融入集体之中,让她们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服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