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2
平 邑 县
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一、“平邑县”语源简析
“平邑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 其标准读音为“Píngyì 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理实体),位于山东省南部。北纬35°07′~35°43′,东经 117°25′~117°56′。东、东南与费县相连,东北与蒙阴县毗邻。西与邹县、泗水县相邻,西南与枣庄市山亭区接壤,西北与新泰市搭界。县境南北长66.8公里,东西宽47.4公里,面积1825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平邑镇,在省会济南东南方向162公里处。为临沂市辖县。
平邑,据清代立于平邑县驻地平邑镇的石碑记载,春秋时期这里是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采邑,故称“平邑”。
二、平邑县政区沿革简况
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太后裔建颛臾国(附庸于鲁国),主祭蒙山。春秋时期,在现平邑县境内,有卞邑、邱舆邑、武城邑、东阳邑、颛臾国。战国时期,境内有卞邑、颛臾国、南成邑、东阳邑。秦朝,县境内有南城邑。西汉初年,境内有南城县、南武阳县。公元前50年(汉甘露四年),汉宣帝封鲁孝王之子刘敞为平邑侯,置平邑侯国,属东海郡。公元1年(汉元始元年),汉平帝封东平思王之孙刘闵为平邑侯。公元9年(天凤元年),改南武阳县为桓宣县。东汉至东晋时期,境内有南城(成)县、南武阳县。公元25年(建武元年),改桓宣县为南武阳县。南北朝时期,境内有南城县、武阳县。南朝宋时,改南武阳县为武阳县。北朝齐时,南城县并入武阳县。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武阳县改称颛臾县,治所未迁。627年(唐贞观元年),将颛臾县并入费县。
1939年(民国28年)7月,设立费县办事处。1940年(民国29年)2月,成立费县抗日民主政府。1946年(民国35年)4月19日,鲁南行政公署颁布训令,将费县改称平邑县。
三、平邑县地名语词特征
平邑地名的命名方式以突出地理特点为主,其中以地理实体,如以山、沟、湾、崖、河等命名的村庄就占全县村庄的半数以上;如,欢山沟、界牌沟、河湾、宋家崖、黑石湾等。以姓氏命名的村庄也占三分之一以上,如:侯家楼、李家庄、胡家庄、张庄、苗庄、张山头、姜家庄、刘庄、孙庄等。
地名实体文化内涵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文物古迹
1、古遗址
(1)颛臾方国故城遗址 从平邑县城驱车东行14公里,便见北依蒙山、南临浚河的颛臾方国故城遗址。其城近正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虽经数千年的磨蚀,其轮廓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显现出古城几分往日的风采和筑城人的大家手笔。城墙用当地黄土夯筑而成,现南面城墙残存较少,东、西、北面残墙高3—4米,最高处达9米。遗址内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残砖断瓦俯拾即是。残墙夯土层次分明,对研究当地文化、建筑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有极高的实物价值。颛臾方国故城遗址,1979年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以风为姓的东夷部落首领太皞,在远古时代就建立了颛臾方国。西周初期,成王封之为“颛臾王”,周天子给颛臾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由于颛臾国小势弱,到春秋初期就变成鲁国附庸。据《论语﹒季氏篇》载,鲁国大夫季康子想吞并颛臾国,其家臣冉有、子路将此事告诉了老师孔子。孔子极力反对讨伐颛臾,批评2人不劝阻季康子伐颛臾的错误主张。因孔子的干预,季康子遂去吞并颛臾之念。但颛臾终因势单力薄,后被秦素灭。宋代,神宗皇帝封颛臾为“灵显潜应侯”,徽宗又加封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并将原颛臾国祭祀蒙山的主祭处——蒙祠改称颛臾王庙以祭颛臾。明弘治年间,因盛传颛臾王墓在蒙阴县而改祀颛臾于蒙阴,使颛臾王庙的香火日渐冷落。颛臾王庙成为蒙山上最大的一处道教设施。
(2)南武城故城遗址 亦称武城、南城、南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境内,北距平邑县城35公里,城址内有南武城、北武城两个自然村。该遗址西北、南两面有苍山、南城山、开明山为屏障,东、北两面有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构成半圆形城郭。其残墙,现最高处有9米。不但因出了澹台灭明、曾参等巨儒而名闻天下,而且许多历史事件而被众多典籍史志提及,《论语》《左传》《史记》《后汉书》等史书都有对南武城历史的记述。根据史料考证,南武城的建城时间在东周中期的公元前554年(鲁襄公十九年)。此时,诸侯割据造成了周王朝内部日趋动荡不安,鲁襄公为抵御齐国而在这一战略要地筑城。南武城秦代属琅琊郡。西汉属东海郡,为侯国,城阳共王之子刘贞被封为南城侯,王莽时位绝。东汉置南城县,至北齐时并入南武阳县。南武城从东周到东汉,有着500余年的辉煌。南武城自古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文武兼备。该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和孔子另一高足澹台灭明的故里。“曾子杀人”、“曾子杀猪”、“慈母投梭”、“斩蛟投壁”等故事世代传颂。这里还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和东晋著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