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经典.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新. * 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原则 管理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管理病原携带者) 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播媒介、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 保护易感人群(开展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新. *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介绍 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新. * 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新. * ①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新. *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接种流感疫苗 。 .新. * ②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新. * 预防措施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接种疫苗: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 .新. * ③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新. * 预防措施 应做到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小学校应注意对学生健康状况观察,一旦发现流腮病人应及时离所、园、校,去医院诊治,做好幼托机构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 对易感儿童可应用“麻风腮”联合疫苗或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新. * ④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从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具有传染性。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新. * 预防措施 应注意校舍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培养幼托儿童、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 做好使用的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和厕所定期消毒。 .新. * 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 .新. * ⑤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新. *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食品要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