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蕉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
龙周维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农技系 2002级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摘要:香蕉的茎尖培养在改良MS培养基中,附加BA2.0~5.0mg/l,试验结果显示,BA明显促进芽的形成和增殖,随着BA浓度的增高,形成的芽苗数也随着增多。低浓度的KT或BA有利于诱导生根。培养的瓶苗经检验为无病苗。
关键词:香蕉;茎尖培养;无病苗;快速繁殖。
引言:香蕉属单子叶纲、芭蕉群、芭蕉科、芭蕉属。香蕉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果树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和台湾等省区。我区栽培面积约16万亩。目前生产上栽培品种产量低,品质欠佳,病害严重,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竞争能力。香蕉用吸芽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低,吸芽还会促进病菌的扩展,导致植株严重丧失生产力。用茎尖离体培养繁殖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1 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1.1 吸芽的选择
吸芽是香蕉组织培养的主要材源。选择吸芽时应注意下列两点:(1).吸芽应采自无病毒母本园或应选自田间长势旺盛的无病毒株。(2).应在早春与秋季干旱季节采芽。梅雨季节和盛夏雨季因高温高湿,吸芽含杂菌较多,故不宜选取。
1.2吸芽的灭菌
从田间取回的吸芽,经自来水冲洗干净。去除枯叶和根,再用洗衣粉洗2次~3次。仔细剥去外层苞片,切去基部部分组织,保留具有顶芽和侧芽原基的小干茎(直径约为5cm~10cm),置超净工作台上,经紫外光灯灭菌30min~40min后,先用75%酒精浸泡30秒钟,再用0.1%升汞(含1‰吐温-80)溶液浸泡15min~20min其间常翻动,以便材料能充分灭菌。倒掉浸泡的水,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后便可接种。
1.3吸芽的接种和培养
接种时,将吸芽置于无菌大培养皿(或不锈钢小碟)上,用医用手术刀将吸芽切成若干小块,每块约为1.0cm×1.5cm×2.0cm,每块应具有1个~2个芽原基。用镊子将材料夹入琼脂培养基中,材料不能倒放。基部切口应插入培养基内。
可供作吸芽培养用,效果较好的培养基有:(1)MS培养基+5.0BA+1.0KT+2%~3%蔗糖;(2)MS 培养基+1.0~3.0BA+0.2~1.0NAA+2%~5%蔗糖;(3)MS无机盐+100肌醇+0.5盐酸硫胺素+0.5吡哆醇+2.0甘氨酸+5.0烟酸+5.0BA+0.1IBA+2%蔗糖;(4)MS培养基+10.0BA+15%椰子汁+2%~5%蔗糖。
在上述培养基中,促进香蕉分化和生长所用生长调节剂以细胞分裂素(2.0~5.0BA)为主,生长素只需少加或不加。培养物置于25oC~28oC培养室内培养。培养早期可不照光,待芽萌动后每天光照(2000lx~3000lx)10h~12h。待长出一定数量的丛生苗(约经40d~60d)便可供作切取茎尖之用。
1.4茎尖的切取和培养
从培养的丛生芽中选取一些粗壮的,基部膨大(已形成基盘)的无根苗(长约3cm~5cm)。如带有琼脂,应在无菌水中洗涤干净,再用无菌吸水纸将表面水分吸干。在超净工作台上借助体视显微镜放大观察。用镊子将小叶片剥除,直至生长点充分暴露,然后用锐利的具柄刀片切取大小约0.5mm~1.5mm,带有1个~2个叶原基的茎尖,经无菌水洗净后,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内进行振荡培养。待茎尖长至3mm~5mm大小时便可转移至琼脂培养基上,切勿倒置或斜放。可供香蕉茎尖培养,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改良的MS培养基。由MS无机盐、附加0.5盐酸硫胺素、2.0~5.0的BA和2%~5%蔗糖组成。置于25oC~28oC培养室内培养,每天光照(1000lx~2000lx)10h~12h。为了节省时间和操作环节,只要母株经鉴定确实不带病毒,可省去茎尖培养环节。
1.5继代培养
分化培养基为MS+0.2NAA+2.0BA;MS+1.0NAA+2.0BA;MS+5.0NAA+1.0BA(浓度单位:mg/l),加3%蔗糖,培养温度为27oC,光照强度为1000lx左右,每日光照10h,固体培养。
茎尖培养在MS+0.2NAA+2.0BA上,约经3~4周形成小苗,在小苗的基部周围逐渐长出基盘,基盘直径约2.5cm。基盘上呈轮轮圆圈线条,在线条附近分化出突起的小白球,当将基盘与小白球一起切下,移至上述新鲜培养基上,小白球会发育成无根小苗。将无根小苗移植于MS+1.0NAA+2.0BA培养基上时,经7天后叶片展开,经3~4周后,在小苗的基部分化出4~5个芽。如果将一芽锥切成4块,然后培养在MS+5.0NAA+1.0BA或MS+1.0NAA+2.0BA培养基上时,约经4~6周,残缺的芽锥会分化发育成完整小苗。此时应取样进行血清学检查有无病毒,以便及早清除病毒苗。
在继代繁殖中,为减弱顶端优势,促进基盘腋芽生长,转移培养时可用无菌手术剪刀将主茎上部大部分假茎叶剪去,待无菌小苗基部长出若干幼芽时,再转至新鲜培养基上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