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9).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嘉陵故道 入蜀要路 在巴蜀联接与汉中、关中的交通道路中,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有翻越大巴山、 米仓山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以及翻越秦岭的傥骆道和子午道,除此以外, 还有两条非常重要的道路,那就是故道和褒斜道。这两条道路不仅历史悠久,成 为南北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干线,自先秦以来,故道和褒斜道一直是川陕两地 之间交往最主要的通道,而且围绕这两条道路还开辟出了许多新的道路,如连云 栈道、太白山道、文川道等,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区域交通网 络,大大促进了蜀秦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下面就故道、褒斜道及其相关问题 加以讲述。 一、故道得名与开通 故道是长安通往四川的主要交通线,同时也是连通甘肃天水、武都至四川的 道路。《元和郡县志》认为故道是 “唐时入蜀要路”,可见故道在南北交通史上 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由于该条道路经过嘉陵江上游故道水,故名,秦汉时期还曾设有故道县。由 于故道北起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所以秦汉以后又称这条道路为陈仓道,历史 上耳熟能详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的就是故道。故道出陈仓以后,西南经 大散关,所以故道又称为散关道。故道和其他蜀道一样,都是充分利用河谷谷道 开辟而成。故道西南出散关以后,沿故道水河谷而行,翻越马岭关(今陕西凤县 西南),经故道 (今两当县)、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到达兴州 (今略阳),然 后折向东南至沔县 (今勉县)。到达沔县以后,继续朝东南方向前进,接沮水道 抵汉中,或者折向西南,经陈平道至今宁强大安驿,接金牛道入川,进入成都。 由于故道很大一部分路线是沿着嘉陵江上游河谷前行,而嘉陵江这段河流在古代 称为故道水,故将嘉陵江河谷而行的故道又称为嘉陵道。 对于故道开通的时间,它与褒斜道相比哪一个更早?这些问题在学术界都有 争论。有的学者赞同王国维的观点,认为西周时就已经有故道,称为 “周道”。 还有学者从秦都的位置是由西向东不断迁移,秦蜀通道也应该是靠西的故道早于 靠东的褒斜道,以此证明故道早于褒斜道。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褒斜道是蜀道 中最早的古道。其中王国维根据清乾隆初年陕西凤翔县出土的周厉王时期的青铜 器 “散氏盘”(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为矢人盘),其中的铭文有 “周道”、 “大沽”等内容,王国维在 《散氏盘跋》中,结合 《水经注》的记载考证,认为 “周道,即周道谷;大沽者,即 《漾水注》之故道水”,周亡以后,后世诸代称 其为“故道”。故一些学者将故道起源和早期发展上推到传说中的炎黄至夏商周 时期。周人开辟道路的目的是经营西南,周王室由西向东,为避免绕行,也应先 开辟故道,然后才开辟褒斜道。而周振鹤等先生认为,商周时期故道已经开通利 用,并推测这时故道的功能之一与盐的运输和生产有关,认为故道是蜀道中最早 的一条。不过,以郭荣章等专家为代表,认为 《散氏盘》中“周道”为 “岐周之 道”,也就是岐周内部的道路,并不是专指故道,认为褒斜道才是“蜀道之始”。 也有学者认为,《散氏盘》铭文记载的是周厉王矢人将眉、井两邑的邑田分给散 氏宗族一事,铭文中出现的除了“周道”以外,还有 “刍道”、“单道”、“原 道”、“履道”、“仇道”、“至于莫”等,它是用作分割土地的界线,而不是 专指道路,而且眉邑、井邑距离斜谷口比较近,这与故道的地望也不符合。反而 斜谷口恰恰在周文化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聚居地的周原附近,周人最先利用此 谷道向南拓展当在情理之中。 就目前来看,关于故道和褒斜道谁更早的问题上,根据现有史料难以断定, 同学们可以对此作进一步探讨。不过有一点可以告诉大家,在先秦时期,巴蜀与 关中、中原之间早已建立起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如 《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黄 帝之子玄嚣,即青阳氏,“降居江水”,另一子 “昌意降居若水”。其中“昌意 娶蜀氏女,曰昌仆,生高阳”。根据唐代司马贞 《索隐》的解释,“江水、若水 皆在蜀,即所封国也。”《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记载:“三皇乘祗车出谷口, 今之斜谷是也。”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记载:“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为 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山海经》记载周之始祖后稷死后归葬于 “广都之野”,被奉为农神,广都之野就是以成都等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华阳 国志·蜀志》记载: “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以褒斜为前门, 熊耳、灵关为后户。”说明从夏商到战国时期,蜀地与关中之间的联系已经相当 密切,这其间必然有像故道、褒斜道等原始谷道进行沟通。 二、故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故道在蜀道中的地位,李之勤先生在 《论故道在川陕诸驿中的特殊地位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