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大学生忧患意识培养的意义与实践
摘 要 不论是从现实的选择还是从理论的要求两方面来看,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以个人梦实现为忧是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基础,以中国梦实现为忧是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生 忧患意识 意义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Meaning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Crisis Training
ZHANG Xinli, YU Yue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 Liaoning 110189)
Abstract Whether from the selection of reality or theoretical requirements, cultivate the sense of urgenc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rom a realistic option. In the specific work practices to achieve personal dreams are the basis for the concern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urgenc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s a key concer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 sense of crisi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crisis; meaning; practice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被提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有很多,譬如要加强其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其感恩意识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教育的确必不可少,但结合90后大学生的实际,笔者以为从忧患意识的培养入手,更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是现实的选择与理论的要求
笔者在学生工作中,深切感觉到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无所谓”心理,你批评也好,表扬也罢,很快就能过去,他们缺少那种灵魂深处的触动。他们不太在乎权威,他们很有自己的个性与见解,缺乏“敬畏之心”。一方面,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表明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但另一方面,也将给个人的发展带来很多曲折。90后大学生一般是家里的独生子,自我意识比较强,家庭条件较上一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物质上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忧愁,缺少对生活不易的感知,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习惯了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现实的压力来促使其思考个人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必须要让其“居安思危”,不能任其做温水里的青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同样如此。如果一个年轻人每天都过得很轻松,没有任何值得追求的事物,没有强烈的进取精神,那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以上是针对现实的分析,另外,从理论上,我们也能找到一定的依据。我们知道:衡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强弱程度,必须考量这个人的行为。1951年,德国心理学家卢因(Kurt Lewin)提出了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P*E) 公式中,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f为函数。他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愿望,譬如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好,希望自己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只有希望并不能改变人的行为。人的希望只是人本身的一种需要(need),按照卢因的公式,问题的关键在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即动机(motive),只有有一定强度的需要,再加上诱因条件,才能产生推动实际活动的动机。那什么才是诱因呢?哪些才能成为诱因呢?无疑,大学生对个人、对国家的忧患是最好的诱因。因为,忧患能带来缺失感和不安全感,按照人的本能,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感觉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也只有这样的诱因,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为“我的梦”、“中国梦”去奋斗。
2 以个人梦实现为忧培养是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社会负责。同样,一个人只有先忧己,才能做到忧国、忧民。当然,忧己不是忧一己之私,而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笔者在学生工作中,面向的是东北大学大一年级的同学。根据生涯规划大师舒伯(Super)的理论:工作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