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城古建筑情况调查报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县城古建筑情况调查报告 解其抢救、保护、恢复和开发的价值,为摸清县城古建筑的历史与现状。县政协根据县委 、县政府的要求,组织四个调研小组,自2007 年 3 月中旬开始为期一个月,开展了县城 古建筑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按照 “摸底统计、实地考察、走访座谈”方法,收集资料、 图片,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界知名人士座谈研讨,听取和吸收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城古建筑的历史与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 ㈠县城古建筑的历 县城自唐代辟为县治所在地至今,已有 1200 多年的历史。古建筑文物丰富,城区布局特 色鲜明,有 “九井十八巷,巷巷通街上”之称。从《清道光年间县城全景图》可见,城中 商铺林立,房舍俨然,尤其以祠堂闻名遐迩,民间有 “宁州的祠堂抚州的塔、苏州的扇子 浏阳的伞”赞誉。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反映县城历史风貌和文明的古建筑尚存许多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县城古建筑急剧减少,古城 的风貌和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 1 、古祠堂、寺庙、堂院、试馆情况。据资料载:县城原有祠堂130 栋,面积约 3.9 万平 方米。还有寺庙 29 栋、试馆 12 栋、书院 4 栋、慈善堂院 10 栋,共约 13万平方米 2 、古街巷情况。据县志记载:原县城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正街,长2308 米,宽 3 米左右 ,中间是水沟,上面盖石板。此街以衙前为中心,往西经老道前、万家坊、鹦鹉桥、黄土 岭、西门口、西摆街至唐坪庵(现名桃坪庵),称为高市,也叫上市;往东经鼓楼下、衙 前街背、卫前街、东门街、青云门等街段,古称泰市,也叫下市。县城整个布局以正街 轴,有十八条巷,分别向南北或东西方辐射,整个规划布局紧凑简便实用 3 、古井、古桥情况。县志载县城原有10 口井,即祝家井、周家井、铁炉井、孝友井、钟 家井、义井、午水井、北门双井、龙王井、刘公井(后铁炉井废, 9 井,未包括后来挖 掘的王家井、余家井、陈家井和北门井)。有桥涵 19处,其中状元桥、鹦鹉桥、王亚桥 最负盛名 4 、文峰塔、八贤祠情况。县城文峰塔座落在南崖南面山上。清嘉庆九年甲子(1804), 道光皇帝之师、本县汤桥人万承风为首等 25 名乡贤,各捐银三百两集资重建,嘉庆十一 年(1806)七月塔成,距今有200 多年历史。楼阁式石塔,底平呈六方形,七层,高 20 多米,有门窗,可攀登观望。塔旁原建有文昌阁 八贤祠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十二年(1414)祠毁于兵,民国十一年(1922)重建。祠址在 县城原云岩禅院右后,现义宁镇第二小学后侧。坐北朝南,建筑面积 971 平方米,一正二 横三重。正屋分下、正、寝 3 堂,中以两天井隔开。寝堂设神台。正堂祀北宋诗人黄庭坚 、御史中丞徐禧、南宋礼部尚书莫将、学士广南经略安抚使冷应徵、四川安抚置制使余介 、右丞相章鉴、兵部尚书宋朝寅、元翰林国史编修祝彬八位乡贤牌位和画像。两边横屋各 有两个天井,每个天井边有一厅室,陈列八贤文物。另有从房 14 间。民国二十六年( 1937)《八贤祠志》编修告竣,李烈钧撰序,蒋中正、孙科为之题词,冯玉祥、林森、于 佑任、居正、邵力子、戴传贤、李宗仁、叶楚伧分别为八贤题像赞 5 、书院情况。据考自宋元明清四朝的1000 多年间,有识之士创办书院 25 所,登进士者 共有 411 名。宋元佑八年(1093),知县胡璞在青云门内建学舍明伦堂,明崇祯后扩建大 成殿、崇圣殿、藏书阁、尊经阁、文昌阁、濂溪讲堂等,后毁于兵灾。在县城的书院有 5 所,即濂山书院、山泉书院、梯云书院、凤山献书院、鳌峰书院 ㈠县城古建筑现 县城现存部分街道和单体古建筑地方特色鲜明。调研中看到,地方特色鲜明的街道有西摆 街、黄土岭街,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充分体现赣西北小山城特色,徜徉其中,仿佛流连 在历史的长河中。残存的 35 处祠堂中,较为典型且保存较好的有明末所建的邓氏宗祠( 公敏巷 24 号)和陈家祠堂(华光巷 6 号),有清朝中晚期所建的周祠(周家巷 3 号), 还有兰祠(清泉巷 5 号)、黄祠(街背路 15 号)、廖祠(公敏巷 33 号)、林祠(广场北 7 号)等。这些古祠大都保存较好,雕刻华丽,比如邓氏宗祠,虽只剩下三分之二面积, 但里面所有木料几乎是无木不雕、无柱不刻,许多砖石上都刻有花纹。雕刻手法多样,有 穿雕、有浮雕、还有镂空雕,每件物体都可单独成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还有周家巷的周 祠雕刻细腻动人,龙尾挑檐活灵活现,倒挂金瓜形象逼真,柱础柱帽各具形态,脊花角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