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教学总结.docxVIP

由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教学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物距-像距法测凹透 镜焦距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PAGE # 实验三 由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实验目的 学会由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的方法 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光学元件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 熟悉光学实验的操作规则 验证透镜成像公式,并从感性上了解透镜成像公式的近似性 、实验原理 由于凹透镜是发散透镜,对实物成虚像,所以直接测量凹透镜的物 距、像距,难以两全。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我们只能借助与凸透镜成 一个倒立的实像作为凹透镜的虚物,虚物的位置可以测出。凹透镜能对虚 物成实像,实像的位置可以测出,使能得到能用像屏接收的实像。其测量 原理如下光路图3-1所示。 ffB 〃 ff B 〃 图3-1测量凹透镜焦距 实物AB经凸透镜Li成像于A B 。在_i和A B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2, 就凹透镜L2而言,虚物A B 又成像于A 〃B〃。实验中,调整L2及像屏至合 适的位置,就可找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 A〃B〃。因此可把O2A 看为凹透镜 的物距u,O2A〃看为凹透镜的像距v,则由成像公式可得: (3-1) f型 u v (3-2)L2的焦距f为负值。三、主要仪器及耗材1:白光源S7:像屏(SZ (3-2) L2的焦距f为负值。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1:白光源S 7:像屏(SZ— 13) 2:物屏(SZ— 14) 普通底座(SZ— 04) 3:凸透镜(f 70mm,加光阑) 9:升降调节座(SZ— 03) 4:透镜架(SZ— 08) 10:升降调节座(SZ— 03) 5:凹透镜 11普通底座(SZ— 04) 6:透镜架(SZ— 08) 12:普通底座(SZ— 04)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设计性项目可无此项目) 1、使被面光源照亮的物屏P1通过凸透镜L1在像屏P2上成清晰像时,P1 与P2的距离稍大于凸透镜焦距的4倍。记下L1和P2在导轨上的位置读数。 2、 在凸透镜和像屏之间加入待测的薄凹透镜 L2,调同轴,向稍远处移动 像屏,直至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记下 L2和像屏P2的位置读数。 3、 以L2P2距离为物距u,以L2P2距离为像距v,将数值代入式 1/u 1/v 1/ f,计算被测透镜的焦距。 五、 数据处理与分析 1、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误差形成原因; 2、自拟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 凹透镜支座需采用二维可调节支座,以便于左右调节,保证其透镜中 心在物与凸透镜确定的光轴上。 2、 光学元件应轻拿轻放,要避免震动和磕碰,以防破损 . 3、 为了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持镜看书,将字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 者为凹透镜.决不准用手触摸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如透镜的镜面),只能接触非 光学面(如毛玻璃面).也不准对着光学元件说话、咳嗽、打喷嚏,以防污损 . 4、 光学表面附有灰尘、污物时,不要自行处理(不能用手或布甚至用纸去 擦).应向教师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七、 思考题 1 ?实验中,用什么测量方法确定清晰像的位置? 丄丄1 2.透镜成像公式s s 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3?实验测试前,如何调整“共轴等高”?

文档评论(0)

laug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