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
(先秦部分)
“中国哲学史”全课介绍
在全课介绍中着重说明四个问题:
1.“中国哲学史”的含义;
2.“中国哲学史”的时间与空间;
3. “中国哲学史”课程的目的;
4. “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设计。
1. “中国哲学史”的含义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 “中国哲学史”,实际上
有两层含义:
(一)指在中国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实际的哲
学运动;
(二)指哲学史家们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实
际的哲学运动进行研究、反思与概括,对这一运
动所作的哲学史家自己的叙述与书写。
我们这门 “中国哲学史”课程,正是在后一
层含义上讲的。
2. “中国哲学史”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这门 “中国哲学史”课程所讲授的中国
哲学历史,有其开展的时间与空间:
(一)从时间上看,起自中国哲学的发生,终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从地域上看,既包括中国本土哲学的发
生与发展,又包括外来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开展与
中国化。
3. “中国哲学史”课程的目的
我们这门 “中国哲学史”课程开设的目的,在
于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中国哲学历史
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环节有一个较系统、较完整的了
解和把握。
对中国哲学历史的了解和把握,只能通过中国
哲学史的学习才能达到,不是靠读几部哲学原典就
能够达到的。中国哲学研究,如果只读原著而不了
解和把握哲学史,就会使这种研究碎片化,失去历
史感。
4. “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设计
为了适合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同学们能够在
时间相对分散的条件下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现
将 “中国哲学史”课程按中国历史进程及中国哲学
发展特点,划分成先秦、秦汉至隋唐、宋至清中
叶、近代中国4个部分,每个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
课程,以35个左右课时进行讲授。
第一部分 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
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最初开展时期。商周之
际的王朝更替,使人们由对天的信仰转向对人自身
的重视,促成了中国哲学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的
社会大变动,造成了处士横议、诸子蜂起、百家争
鸣的文化新格局,推动了中国哲学的首度繁荣,形
成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等不
同哲学派别,形成了这些不同哲学派别间的相互争
鸣、相互吸取,深刻影响了以后中国哲学的开展,
成为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活水源头。
第二部分 秦汉至隋唐的哲学发展
秦汉至隋唐是中国大一统封建社会由形成而解
构而重建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开
展呈现出相当复杂的格局:既有儒家哲学的一时独
尊,又有道家哲学的再度兴起;既有本土哲学的演
变,又有印度佛教哲学的融入;既有神秘主义的浪
潮,又有理性主义的批判。这一时期的不同时段,
往往有一种哲学思潮成为这一时段的主潮;随着时
间的推移,哲学主潮也发生新的转化。大体说 ,这
一时期相继出现了汉代儒学、魏晋玄学、南北朝佛
学的开展,至唐代出现了中国化的佛学和儒学的复
兴。
第三部分 宋至清中叶的哲学发展
宋至清中叶,是中国大一统封建社会由成熟而
衰落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由成熟而趋新的时
期。
从宋至明中叶,中国大一统封建社会进至成熟
期,这也是中国古代形上儒学发展的成熟期。作为
新儒学的宋代道学,综合了汉唐时期各种哲学的思
想资源,创造了不同路向、不同形态的形上儒学体
系,在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思想世界的主流,佛、道
思想从此失去优势。这一格局影响了以后近千年中
国哲学的发展。
从明代中叶隆庆、万历年间至鸦片战争前,
约270年时间,被现代学者称作 “明清之际”。这
是中国大一统封建社会由成熟而渐趋衰落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极为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运动及其所
造成的天崩地解的时代大变局,导致了一代思想
家、哲学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自我批判,孕育和
发展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形成了早期启蒙哲学,
构成了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转向近代形态的一个
特殊的转换阶段。
第四部分 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
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经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大变局时代。在短短百年之
间,古老的中国哲学,实现了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
态再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由此形成了与中国
哲学古代传统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中国哲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神曲_中的诗人与但丁的诗性隐喻.pdf
- _神圣的_伊利昂_坚固的_特洛伊_省略_话历史视阈下伊利昂和特洛伊名源考.pdf
- _玩偶之家_的自我塑造伦理与权力问题.pdf
- _伊利亚特_中的血气.pdf
- _易卜生主义_一个一再激起多重反响的.pdf
- _中国文艺复兴_晶石上的西方异彩_省略_运动.pdf
- 《地球往事三部曲》.pdf
-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期 纪念卢沟桥事变80周年.pdf
- 1. 新闻采访的历史与概念.pdf
- 1.采前准备的益处.pdf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投放社会效益报告.docx
- 2025年再生塑料行业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重构研究.docx
- 《AI眼镜周边产品市场机遇:2025年终端销售与需求增长洞察》.docx
- 2025年坚果加工行业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通信芯片行业技术竞争与未来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生鲜电商配送冷链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docx
- 《商业航天融资新趋势2025民营卫星企业资本涌入估值分析市场动态》.docx
- 2025年能源绿色健康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救援通信方案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烹饪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