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第六节 食品安全.ppt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肝脏损害型毒蕈中毒 褐磷小伞? 白小伞 (二)毒蕈中毒 * 胃肠炎型毒蕈中毒 毒红菇 (二)毒蕈中毒 * 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 豹斑毒伞 (二)毒蕈中毒 * 4. 治疗与预防 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措施,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有毒物质。 对症治疗 特殊治疗: 神经精神型:阿托品 溶血型:肾上腺皮质激素 肝肾损伤型:巯剂解毒剂 (二)毒蕈中毒 * 为预防毒蕈中毒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是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毫无识别毒蕈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 (二)毒蕈中毒 *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dietary acute nitrite poisoning) * 特 点 1、发病急、潜伏期短 2、病情与中毒化学物质剂量有明显关系 3、临床表现因毒物性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4、无明显季节性、地区性特点,也无特异的中毒食物 5、病死率高、后果严重 * 亚硝酸盐中毒 1. 中毒原因及机制 食用腐烂变质的蔬菜,腌制不久的咸菜或存放过久的熟菜 使用过量的亚硝酸盐腌肉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烹调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苦井”水、蒸锅水引起。 * 中毒机制 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的中毒量为 0.3g~0.5g,致死量为1g~3g。 亚硝酸盐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易受影响,可造成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亚硝酸盐中毒 * 2. 临床表现 轻者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恶心、呕吐,口唇、耳廓、指(趾)甲轻度紫绀等,高铁血红蛋白在10%~30%。 重者可有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心律紊乱、惊厥、休克、昏迷、皮肤、粘膜明显紫绀,高铁血红蛋白往往超过50%。可因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 * 3. 治疗 急救措施包括,催吐、洗胃、导泻、静脉输液、利尿、纠正酸中毒,应用特效解毒剂美兰(亚甲兰)、吸氧及其它对症处理,美兰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小剂量美兰在还原型辅酶II的作用下,产生还原型美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同时还原型美兰变为氧化型美兰,氧化型美兰再在还原型辅酶II的作用下形成还原型美兰,故体内美兰可循环使用。 如果美兰使用过量,超过体内还原型辅酶II还原能力,多余的美兰反而可作为氧化剂加重病情。 亚硝酸盐中毒 * 4. 预防措施 切勿食用存放过久的或腐烂变质的蔬菜 剩余的熟蔬菜应冷藏保存,不可在高温下存放过久;腌菜时所加盐的含量应达到15%~20%,至少需腌制20d以上再食用。 加强对肉制品的监督、监测,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最大使用量。 防止把亚硝酸盐误当成食盐或碱面食用。 亚硝酸盐中毒 *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一)食物中毒报告 目的和意义 法定报告人与接受单位 报告时限 报告内容 * 中毒人数(情况) 报告时限 报告部门 超过30人 6小时内 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超过100人或死亡一人以上 6小时内 卫生部、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发生在学校、地区性、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6小时内 卫生部、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跨辖区 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食物中毒紧急报告 * (二)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原因分析 1、一般调查 2、救治患者 3、样品采集 品种: 呕吐物、血液、尿液、大便、剩余食品、食品容器和加工用具表面涂抹等,可能条件下还应采集厨师和直接接触食品人员的手拭、肛拭等; 方法:无菌采样 人数:10~20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病人,对照样品(相同进食史但未发病者) * (三)食物中毒事故处理 1. 控制措施 2. 追回、销毁导致中毒的食物 3. 中毒场所处理 4. 行政处罚 * 食物过敏 概念 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常见的过敏性食物: 鸡蛋、花生、牛乳、大豆、小麦、坚果、鱼贝类。 * 食物过敏的主要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喂养及辅食添加 孕产期情况 预防措施 严格避免特定食物抗原的摄入 * (一)研究生规模 “十一五”期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加,硕士研究生年均增长17.7%;博士研究生招生年均增长19%,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均为我校历史上新高。2010年末,我校在校研究生达27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577人,博士研究生169人,在校研究生生规模再创我校历史上新高。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240人左右)。十一五期间,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招生139人,研究生课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