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杏花”意象与举子的科场心态.docVIP

唐诗“杏花”意象与举子的科场心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杏花”意象与举子的科场心态   摘 要:杏花因其开放时节与唐代科举放榜时间及放榜后一系列庆祝活动时间重合,与科举士子有了牵扯不断的联系,及第者见到了杏花,杏花成了美好的象征,落第者见了杏花,只能平添愁绪。杏花在及第者和落第者心中遗留的情绪或情感便称之为举子的杏花情结。   关键词:杏花 唐代科举 及第举子 落第举子   杏花开放于农历二月,每至花期,一枝繁花,满树氤氲,给春天增添了妩媚的气息,因而杏花便成为了春天的象征。自唐中后期科举制度的全面盛行,杏花因其开放的时间与科举放榜时间及科举揭晓以后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时间重合,杏花这一词便具有了特殊的情愫。   一、杏花与科举士子的功名情怀   唐朝时,杏花被广泛地栽种于长安城的街头巷尾,并被大量移植于长安城东南部的曲江之畔。每到农历二三月时节,是杏花开放最旺盛的时节,长安城仿佛置身于一个杏园圣地,满街的杏花走进人们的眼中、心中,成为了靓丽的风景,也有许多游客们纷纷地前往曲江观赏满园的杏花,而文人也多有吟咏杏花的诗作。这个时节,正是科举放榜的时节。魏晋以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为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和出身明贵贱选拔,出身寒微的士子基本上没有摆脱贫寒的捷径,直到隋唐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尤其是中晚唐科举制度的完善,广大庶族士子终于有了跻身仕途的机会。在这可以改变命运的关键考试面前,在这科举放榜时节,及第者自然是满心地欢畅,这满城的杏花更是为其添喜。   杏花是举子们眼中的“及第花”,是可以给他们带来幸运的吉祥花。经历了无尽的艰辛终于及第,新科进士们接下来便要开始沉醉于各种各样的庆功宴会之中,直到返乡之日,这些庆功宴会才会结束。这些庆功宴会主要有:相识宴、烧尾宴、闻喜宴、樱桃宴、月灯打球、看佛牙、曲江关宴、杏园探花、雁塔题名等。在这所有的活动中,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便是杏花宴。杏花宴在曲江宴之后,大家遍赏了曲江的名川胜水之后,便前往曲江之西的杏花宴。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六记述:“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采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自唐以来,榜榜有之。”即唐科举放榜后,需于杏园宴集,以少俊者两人为探花使,使他们骑马在长安城各处名园搜寻名花,若采得名花,这两人便不受罚。此时,正是杏花开遍长安的时节,自然杏花成为了探花使的目标,于是杏花便与进士及第联系起来,被称为“及第花”,寄托着士人们金榜题名的愿望。如郑谷在《曲江红杏》中写道“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料。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诗人通过女郎折得杏花以暗示自己科举将会顺利通过,及第愿望近在咫尺。同样,郑谷在其《杏花》诗中也有同样的表达,“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香属登龙客,烟笼宿蛛枝。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诗人将杏花的香味看作“登龙客”,即可见在诗人心中杏花是象征及第的花。徐夤《长安即事三首》中“拖紫腰金不要论,便堪归隐白云村。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绮席促时皆国器,羽砒飞处尽王孙。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诗人徐夤认为世间再无其他的花比杏花更具有吸引力,杏花是举子们最为心动的花,之所以杏花是举子们的心动之花,则是因为杏花已成为“及第花”的象征,它寄托着举子们科举成名的梦想。   杏花不仅在举子们的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唐代更有以杏花命题的科举考试和以杏花命题题诗的庆贺诗。《文苑英华》中载有李君何、周弘亮、曹著、陈翥四位举子的省试诗作《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在李君何、周弘亮、陈翥、曹著四位诗人眼中杏花是仙杏,它的花蕊是浓密的,微风吹来,空气中会弥漫着缕缕清香,香飘万里,似乎浸透到游人的心里,满城的杏花齐齐开放,整个长安城变成了一个近似桃源的圣地。之所以杏花在四位诗人的眼中如此美丽,与他们中举及第的心情是密不可分的。   二、杏花与落第者的心绪   杏花被唐代的举子们如此看重,寄托着他们成名的梦想。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多达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能够真正鲤鱼跳龙门,进士及第的人不到三十人,等待举子们的不是及第的欣喜,而是落第后的悲伤。   及第者们在尽情地欣赏代表幸运的满城杏花时,落第者只能自顾自怜地感叹自己命运的凄苦,及第者与落第者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落第的诗人则借杏花来抒发自己的辛酸与惆怅。吴融在其诗作《途中见杏花》载:“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唉莺先到,春浅香寒蛛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诗人漂泊在外,偶遇一枝杏花,触动诗人的哀思愁怨,使得诗人浮想联翩。在诗人的笔下,杏花在还带有料峭寒意的早春时节独自开放,只有黄莺陪伴着这枝孤独的红杏,此景何其凄凉,不正像诗人自身一样,功业未成,独自飘零,长安城内那些千树万树齐开放的盛景,那些象征科举等第的杏花是不属于自己的。在这里,杏花成了落第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