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诗词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清代中期的诗、词、文 乾隆时期至鸦片战争前(即乾隆至道光十九年,1735 1839) 的文学作为一个阶段来探讨。这一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学者研 治经史注重训诂、考订,力图以此法达到通经,由通经达于治世, 文人也多重学问,在文坛上,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说”倡于 前,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说”随其后,翁方纲别出新意,提出“肌 理说”,实际上与宋人 “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有相通之处。 其间,既有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力主宋调,影响延至清末,也有 郑燮、黄景仁等以才情傲立于诗坛,自成一家。清中叶古文和骈 文均有繁荣之势,桐城派总结传统古文理论,倡“义理”、“考据”、 “辞章”,影响盛于一时;骈文则在前代的沉寂之后,重又复苏, 涌现出诸如汪中等骈文大家。从词坛看,厉鹗承朱彝尊继续倡导 清婉深秀的词风,张惠言的常州词派尊词体,重寄托,则与清中 期重学问之风相联系。 诗 1、沈德潜 “格调说” 沈德潜 (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 州)人。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并编选了《古诗源》、《唐 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即《清诗别 裁集》)等书。   沈德潜的诗论,一般称为 “格调说”。所谓 “格调”,本意 是指诗歌的格律、声调,同时也指由此表现出的高华雄壮、富于 变化的美感。其说本于明代七子,故沈氏于明诗推崇七子而排斥 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宗唐而黜宋。   但沈氏诗论的意义和明七子之说实际是不同的。因为他论诗 有一个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前提,就是要求有益于统治秩序、合于 “温柔敦厚”的 “诗教”。 其《说诗晬语》第一节就说: “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 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这首 先是从有益于封建政治来确定诗的价值。   沈德潜的诗论是以汉儒的诗教说为本,以唐诗的 “格调”为 用,企图造成一种既能顺合清王朝严格的思想统治而又能点缀康、 乾 “盛世气象”的诗风。但唐诗的 “格调”同它的激情是分不开 的,这种主张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所以,沈氏本人的诗 作,大抵平庸无奇;有时也写民生疾苦,但这不过是表现封建文 人 “忧国忧民”的姿态而已。只是他在各种选本中对一些古典作 品的技术性分析,还说了不少内行话。 2、翁方纲 “肌理说”   在乾隆时做过内阁学士的翁方纲(1733—1818),以提倡“肌 理说”闻名。他是一位学者,也以学者的态度来谈诗,认为 “为 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志言集序》)。   所谓肌理,兼指诗中的义理和作诗的条理。他认为学问是作 诗的根本, “宜博精经史考订,而后其诗大醇” (《粤东三子诗 序》),同时认为宋诗的理路细腻为唐诗所不及,所以主张宗法 宋诗。在提倡诗风的 “醇正”方面,他其实与沈德潜相合,其诗 作质实而少情趣。 3、袁枚 “性灵说” 乾隆时,在诗论主张上,既对王士禛表示不满,又先后与沈 德潜、翁方纲针锋相对的诗人是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 钱塘(今杭州)人。广交四方文士,负一时重望。生活放浪,颇 为礼法之士所讥。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笔记小说《子 不语》。   袁枚值得注意的地方,不仅是他的诗歌主张,他实际从许多 方面重申了晚明的反传统思想,代表了晚明思潮在经历清前期的 衰退之后的重新抬头。他和李贽一样,肯定情欲的合理性,认为 圣人之治,就是要让“好货好色”的人欲得到满足(见《清说》)。 他甚至肯定富有者奢靡的生活,反对一味崇俭,指出: “古之圣 贤,求贫民之富;今之有司,求富民之贫。不知富民者,贫民之 母也。” (《与吴令某论罚锾书》)   袁枚的思想也不纯粹是个人的东西,而实际反映了当时城市 工商业者的要求和思想界的变化。甚至像身为馆阁大臣、士林领 袖的纪昀,也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对矫情的 “假道学”大 加讥讽,主张 “理”要顺于人情,可见这种思想变化是带有普遍 性的。   袁枚的诗歌主张一般称为 “性灵说”,这里的 “性”即性情、 情感, “灵”即灵机、灵趣。具体而言: 第一,从诗歌的本质来看, “诗者,由情生者也” (《答蕺 园论诗书》), “性情以外本无诗” (《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 里》)。也就是说,人的性情乃是诗歌的本源,所以 “提笔先须 问性情”(《答曾南村论诗》);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