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地域文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与课本对照.doc

2021年安徽地域文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与课本对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地域文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和书本对照 一、填空: 1、P4-5(新P6倒数第8行); 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同意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经过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所以,康熙六年(1667)通常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P5(新P7第7行); 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行政区域统一;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圣祖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同意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干安庆。所以,通常把公元l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P5(新P7-P8);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淮河南北、江淮地域前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5月,伴随江南地域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两个行署行使省权力,但比省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8月T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同意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P7(新P10第二段);地域文化,也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大家所感知和认同多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含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征特点。 5、P10(新P14第三节第一段);安徽文化在其长久发展中,因为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一样,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组成了安徽文化。 6、P16(新P23);安徽文化含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基础特点。 7、P22(新P32第2段第一句和P33第4段最终一句,第5段第1句);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老子初步创建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集大成者。老子思想集中表现在所著《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以后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8、P33(新书本未概括)新文化运动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具体内容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P38(新P60)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大型水利浇灌工程得到见证,这就是芍陂开凿和修建。; 10、P47(新P70);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和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人物桓谭和王蕃。 11、P50(新P7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是程大位《算法统宗》。 12、P49(新P72)(;清代安徽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相关键地位,其中梅文鼎被誉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 13、P52(新P76);朱载堉为明皇室子孙,她自幼爱好音律、数学,用心攻读,一生著书立说,关键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解惑》、《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包含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音律、舞蹈等领域。 14、P28(新P42);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她在前人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围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含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 15、P58(新P83)、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文化教育仍在全国前列。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安庆就曾办有尚文小学堂;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一一安徽省求是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5),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4年。 16、P59、70(新P92);魏晋时期嵇康曾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哲学人生观,并有“内和外见”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教育思想。嵇康还著有中国音乐历史上一篇关键音乐美学论,即著名《声无哀乐论》。在这篇论著中,她首先提出“声无哀乐“基础见解,即音乐是客观存在音响,哀乐是大家被触动以后产生感情,二者并无因果关系。 17、P61(新书本未提及);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教育目标论,提出“明人伦”、“为圣贤”教育目标。 18、P67(新P89);中国文学史上“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她们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均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19、P68(新P91);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门论文。包含了文学批评中多个很关键问题,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先河作用。 20、P71(新P93)南齐著名诗人谢眺。她于明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