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无衣》(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教学 (统编新版).docxVIP

《无衣》(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教学 (统编新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无衣》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加强诵读,通过把握语气、语调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深入理解这首诗,培养诗歌的艺术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理解并欣赏诗经的语言美、情感美以及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体会诗经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观大略 1.导入课题 战争是古代诗人常写的主题,古代描写战争的诗句有许多,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有关战争的诗《诗经·秦风》中的《无衣》。 作品介绍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内容:风、雅、颂。 (3)形式:赋、比、兴。 风(160篇),民间乐歌; 雅(105篇),宫廷乐歌; 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铺排陈述和一般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4)手法: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3.写作背景 《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二、朗读明大意 1.以读促悟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诵读,再选出小组中读的最出色的同学进行诵读。 (2)老师范读。 强调诗歌的语气、语调 例句 句式特点 语调 岂曰无衣? 设问语气 升调 与子同袍 肯定语气 降调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肯定语气 紧急快速 (3)请全班同学朗诵全诗。 (4)师生集体朗读全诗。 2.理解意思 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疏通文意,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翻译全诗。 重点字、词、句: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王于兴师: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 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 偕作:共同行动。 裳:下衣,这里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偕行:一起前进。 译文: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 三、研读悟大旨 1.诗歌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歌第一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2.诗歌第二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1)“王于兴师”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诗人将其放在后面,具有补充交代的作用。 (2)诗人先“议”后“叙”,不但能够避免诗歌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歌气势,而且能够激发战士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3)突出了战士们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与子同仇”,表明了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团结一致去抗击共同的敌人。 3.小组讨论:下一章的“岂曰无衣”是不是对上一章的简单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作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是诗人内在情感上的一种递进关系。 4.“与子偕作”说明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明确:说明君王与将士之间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1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