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应注重文体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应注重文体特点   这个话题似乎并不成为话题,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认为自己并不会把记叙文教成议论文,也不会把小说教成诗歌,甚至有些教师还会认为注重文体的教学是一种层次非常低或者是已经过时了的教学思路。当以主题为中心编写教材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之时,对主题的探究、深化、拓展似乎成为了语文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的中心思想。从下面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颇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思路。   一、两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春》微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2.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内容呈现   (1)快速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   2.设置问题情境   这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3.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信息?   明确: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并赋予春以感情和生命,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   (2)学生与教师对话   话题:假如你是作者,你会选取和作者相同的角度、事物以及表达方式来行文吗?   明确:不一定。但我会选取在我生活的地方,我对春天的独特感受以及能充分体现春的活力的事物来写。可能会用到一些和作者相同的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等,还可能采用和作者相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因为这样可以使生动有趣。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你对反复朗读这篇课文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会这样做吗?   要求:各抒己见,说真话。   明确:略。   话题二: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吗?能否谈一谈你喜欢的理由?   要求:各施其才,讲实话。   明确:我最喜欢的段落是描写“春草”的那段。春草那种勃发向上、最早向人们传递春的信息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最喜欢的句子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趟儿”。理由是:花儿的这种竞争意识、自我推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竞争才能发展,能自我推销才能脱颖而出(当然应是良性竞争、实事求是的自我推销)。最喜欢的词语有:钻、不让。理由:小草的倔强、顽强,众花的互不服输,让人产生联想,顿悟人生哲理。   话题三: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各展其才,说心里话。   明确:最后三个自然段,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其实,我们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抓住这刚开始的时机,努力让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人生的春天更加灿烂辉煌。   (4)师生与作品对话   话题一:写景抒情的,能给我们传达一种文意之外的情怀吗?   教师:能。言为心声,任何一篇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蕴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当然能传达一种文意之外的情怀。   学生:略。   话题二:课文中对春天的描写,勾勒了五幅画面,你认为这五幅画面都是必要的吗?   教师:五幅画面从不同角度感悟了春的勃发、春的美丽、春的温柔、春的滋润、春的活力……从而使人产生对春的向往、对春的喜爱、对春的赞赏之情。   学生:略。   4.链接生活   链接一:我们每年都要经历春天,你在春天有和作者一样的情怀和感悟吗?   学生:略。   链接二:你能拿起笔,用你细心的观察和学到的知识描绘出你眼中的春天吗?   学生:略。   5.阅读体验   (1)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感受如何?   (2)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正确么?   (3)这篇课文包含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之意,是你在阅读理解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么?   (四)练习处理(略)。   教学设计二:《琵琶行》授课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受,走进白居易的情感世界。   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音的描摹,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   (二)教学重点   学习领会诗歌的传情(沦落人)与状物(无形之音)。   (三)教学方法   从诗歌两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入手,运用比较阅读、音乐欣赏、讨论探究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   1.以情导入(略)。   2.亮点探究。   (1)关于传情(沦落人)   ①唐代诗歌以同情的态度来描写商人妇并非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