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与月光曲的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多芬与月光曲的故事 《月光曲》 原名为《升 C 小调钢琴奏鸣曲》 ,是 1801 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 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 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 《月光曲》之名。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贝多芬与月光曲的故 事 ,欢迎阅读。 乐圣贝多芬的《月光曲》钢琴奏鸣曲写于 1801 年。 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 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 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 ...... 不 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 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 . 莱尔什 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 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  c 小调  2/2  拍子,奏鸣 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 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 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主部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 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 1 段 1 分 18 秒在 B 大调上出现了副部主题。展开部由主部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 地走向高音区, 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 随后,进入再现部, 主部主题平静地再现,副部主题以升 c 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 Coda,慢慢地消失而结束。第二乐章-小快板,降 D 大调, 3/4 拍子,三部曲 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 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 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  第 中部也保持在降 D 大调。 2 段 1 分 13 秒再现第一段。 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 c 小调, 4/4 拍子,奏 鸣曲式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 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 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 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 《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一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 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 ,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 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 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 入场券太贵了, 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 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 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