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初探.doc

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初探   内容摘要:汉民族文化是古代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汉民族文化尊卑观念森严、伦理道德观念鲜明以及重视农桑的特征,随后从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古代汉语词汇词义引申、古代汉语词汇隐含象征三个方面探讨了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为古代汉语词汇的探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汉民族文化古代汉语词汇引申词义   汉民族文化与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密切联系,汉民族文化又是古代汉语词汇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并且通过古代汉语词汇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探究能够深刻体察到汉民族审美鉴赏标准、认知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取向,以及汉民族多元化的文化心理特征,对于弘扬汉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词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一)尊卑观念森严   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将近2400年,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中国一直奉行着“王权神授”、“君王至上”的理念,认为君主是由“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的,是神在人间的代表,而皇权是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君王的意志,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古人形成了严格遵守尊卑有序原则的文化特征。   (二)伦理道德观念鲜明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正如孔子所提倡的那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汉民族文化始终认为,“道”是人世间最高的思想境界和标准,要想达到天道的境界,就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就是要从符合社会文明标准的的行为开始,而道德的发挥要依托于“仁”,并通过六艺表现出来。同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强调了“礼”对于维护国家秩序的重要性,因而在这里,“礼”也可称之为法制,是一个国家各项活动规范以及秩序的总称[1]。   (三)重视农桑   古代汉语词汇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与汉民族的文化结构具有血肉联系,通过观察古代汉语词汇的形体结构,能够窥探到汉民族由渔猎社会到农耕社会的进化历程,例如,“采”字上部为一只手,下部为树木,表示采摘之意,采集树木上的果实是渔猎时代先民最主要的生存方式,“焚”字,用火烧林去草,以适宜耕种,反映了先民已经进入原始农业阶段,以刀耕火种为主要耕作方式;“裕”由“衣”和“谷”组成,代表了在封建社会能吃饱穿暖,丰衣足食就是生活丰裕、宽绰美满的象征,是汉民族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   (一)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构成的意义   汉民族文化的尊卑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对古代汉语的词汇构成具有突出影响。首先,对于不同等级的人,同一件事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并且随着我国封建等级制度的逐渐严密化,其区分也愈加的严格。例如,对于“死”的描述,不同等级的人,其表述不同,《礼记·曲礼》中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其次,汉民族是一个十分讲究血缘和亲情的民族,复杂的亲属关系和宗法制度在古代汉语里具有明显的体现。例如,兄弟的排名会按照“伯(孟)、仲、叔、季”的顺序进行排列;贵族男子明媒正娶的妻子称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其余的妻子统称为“妾”,妾氏所生之子为庶子等。此外,敬词和谦词的普遍使用也反映出汉民族自谦和尊人的文化传统,敬词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是对他人的敬重,谦称则是表示谦虚的称谓,用于对自我的谦恭,不同阶级地位的的人使用的敬辞和谦称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君王往往称自己为“寡人”、“不谷”、“予一人”,平民一般自称“臣”、“愚”、“鄙夫”、“小可”、“老夫”、“卑职”、“牛马走”、“区区”、“不强”、“不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表谦或表敬的副词如“承”、“敢”、“不”、“小”、“幸”、“薄”等。   (二)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词义引申的意义   古代汉语修辞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其形态、特征和运用范式受到汉民族文化结构的影响和制约,从文化传承的层面上来看,汉民族文化通过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影响着古代汉语词汇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通过古代汉语词汇词义引申的文化现象,又可以窥探到汉民族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一般来说,古代汉语词汇词义引申可以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前者是指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后者则是指由本义辗转再引申而来的意义,例如“徒”字,在《说文》的解释为“步行也。”步行就是不乘车,因而古时步兵也称为徒兵,则又可以引申为众多之意,例如“圣人之徒”;徒行就意味着没有车船等便利工具,因而可以引申为“空白”,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