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接灶_小年送灶宴的来历及传说.docVIP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接灶_小年送灶宴的来历及传说.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接灶_小年送灶宴的来历及传说   小年,又称为小岁、小年夜,是相对于大年(春节)而言的。除个别地方将小年的时间定在每年的正月或六月外,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将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大家知道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接灶吗?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整理了小年送灶宴的来历及传说,欢迎大家来参阅。   小年送灶宴的来历及传说   小年也是我国汉族民间流传的一个传统节日,由来久远。最早明确记载小年活动情况的古籍,是东汉人崔塞所撰的《四民月令》。据该书说,每年腊日节的第二天,人称小岁这天,人们要依礼给长辈敬酒,向皇帝及师长们祝贺新年。由此可见,至迟到东汉时期,小年已成为人们迎接新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后来,小年的节庆活动随时代的变迁而相应发生变化。到宋代,据《太平御览》所引宋人徐爰的《家仪》一书说:   小年的贺年活动,(在宋代)不能算大庆,礼仪活动仅限于在各自家中举行。这表明,宋代小年的贺年活动,已远不及汉代那样隆重、热烈,人们也已不再出门上街或登门互相祝贺了。   至于小年的送灶之俗,则由来更加久远。据说,远在夏代时灶神已是民间供奉的一个大神了。《论语》一书中有媚于灶的话,说明祭灶已是当时人们的一种风俗。至于祭灶的时间,据《礼记月令》说在每年孟夏之月。到了汉代,据《后汉书阴识传》记载,东汉宣帝时,有个名叫阴子方的人,腊日早上做饭,看见了灶神出现在自己眼前。于是,他赶紧叩拜,并将家中的黄羊宰杀供奉。此后不久,他便暴至巨富。这之后,人们便常以宰杀黄羊祭灶。但是,直到晋周处的《风土记》中,才开始明确提出腊月二十四夜祀灶之说。这样,祀灶与小年便最终结合起来了。   唐代,小年祭灶的活动十分简单,人们只不过是以一杯清茶一缕烟来欢送灶王老爷上青天。到了两宋时期,小年祭灶的活动内容,便开始定型了。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一书说,北宋东京城,每逢腊月二十四日,人们便用酒糟涂抹在灶门上,称之为醉神。而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和吴自牧《梦粱录》说,南宋时人们祭灶的供品,已改为以糖为主了。明清两代,人们延续了这种小年祭灶的风俗,内容较前代更加丰富了。   清代,北京的小年祭灶活动,十分盛行。清末流传的儿歌里,这样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真实地表现了小年时北京城里男女老少各阶层祭灶迎神的欢乐与喜庆。   据记载,北京城民间的祭灶活动,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后进行。届时,院子里立上一个大杆子,上面悬挂天灯室内,四顾灯火通明,擦拭得一尘不染的供桌上,摆满了关东糖、南粉、糖饼及清水草豆。据说,桌上的糖是用来供奉灶神的,让他老人家嘴里粘满蜜甜的香糖,上天时,便可对玉皇大帝一个劲地报告好事清水和草豆,则是供灶君上天所骑的马食用的。由于有女不祭灶的传统说法,届时,女子一律都要回避室内,男子则依长幼次序焚香拜灶王神。拜完之后,将灶王像、灶王马及钱粮草料等,一并焚化,还要取几块糖剁碎,逐一投入周围的火炉。与此同时,大家嘴里都念念有辞地虔诚祷告:灶王爷升九天,好话多说,坏话少言。之后,各家各户都燃放鞭炮,欢送灶神升天,庆祝小年来到。登时,整个北京城香烟袅袅,响声连天,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之中。   清宫廷也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届时,要在坤宁宫设香案,案上设灶神牌位和香烛等物。供案的供品,一般多达三十三种,但大多与民间的糖果等相同。独有从南苑猎取的黄羊,是民间所没有的。主祭的有皇上和皇后,他们先后近前焚香祭灶。除祭灶外,同时还要祭佛及诸神。清嘉庆皇帝曾写有一首祭灶诗,记述了清宫中祭灶的情况。诗中写道:嘉平小除夜,媚灶用黄羊。典祀千门遍,礼传五祀。详。铋芳袅鼎篆,精沽列盘糖。可见,清宫祭灶礼节是十分繁复的,同时又说明清宫对一年一度的祭灶活动是非常重视的。   南方地区的小年送灶活动,内容与北方地区大致相同。如清顾禄《清嘉录》记载,古城苏州的送灶活动,也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当地人称为念四)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将提前购买或自制的胶牙糖(俗称糖元宝)拿出来,敬祀灶神。有些人家,还用米糖包上豆沙馅,精心虔诚地制作成谢灶团来供奉灶神。另外,还要将寺院僧尼在小年节前所赠送的檀越灶经上认真填写各自姓名,引火焚化,用来消除灾祸;用篝灯载灶马,用竹筷为灶王做个轿子,在门外焚烧,算是送灶王上天;将稻草切成一寸左右长的草料,掺上青豆,撒到屋顶,算是给灶王之马上路的干粮。总之,是要认真地为灶神升天打点行装、准备钱粮,以便让灶神老人家高高兴兴上天去。待将灶神送走,人们还要将门外火堆中未燃尽的竹架等,捡回各自家中,放入灶堂。称之为接元宝。   小年的节日饮食,与祭灶活动紧密相联,形成了独特的食俗。   小年的节日宴席上。除了与过大年一样饮酒食肉(丰盛程度不及大年)之外,南北各地都盛行将祭灶剩下的糖瓜,全家分食的风俗。全家人个个香糖满口,喜气洋洋。小孩子们多愿意吃糖,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