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27).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当代课程与教学 的关系 第三节 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不同界定 ◆ 西方的观点 ➢Dualistic Model(二元说) ➢Interlocking Model(链接说) ➢Concentric Model(同心圆说) ➢Cyclical Model(循环说) 第三节 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 教学 课程 教学 Dualistic Model (二元说) Interlocking Model (链接说) 课程 教学 教学 课程 课程 教学 Concentric Model (同心圆说) Cyclical Model (循环说) 第三节 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中国的观点: ➢大教学 (论): 认为课程是教学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专指教学内容。 ➢大课程 (论): 认为教学是课程领域的子系统,教学专指课程实施。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 种课程开发过程 (张华,2000)。 第三节 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恰当定位 层次定位 交互作用定位 教育 课程 学习 课程 教学 教学 本讲小结 课程与教学论既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重要二级学科,也是教师教 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我们了解这 一学科、学习这门课程的开端。追寻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实,通过 对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的考察,旨在更好地认识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发 展的新内涵。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离不开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探讨,只 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从事课程 与教学论的研究。 相关网站与参考书目 (一)相关网站 国际学会: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 (IAACS) ➢美国督导与课程开发协会/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CD) 陈晓端赴美国参会新闻链接 /The_development_of_dynamic.asp?id=17bh=2061 ➢美国教学与课程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AATC) 国内学会: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 ➢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 (二)参考书目 1. 钟启泉 主编: 《课程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张立昌参编) 2. 裴娣娜 主编: 《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陈晓端参编) 3. 李森 陈晓端 主编: 《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版 4. 陈晓端 张立昌 主编: 《课程与教学通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7年2月版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