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基本知识文库:中江藤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中江藤树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中江藤树”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中江藤树 【生卒】:1608—1648【介绍】: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阳明学派的创始人。 名原,字惟命,通称与右卫门,号默轩,又号颐轩。 因讲学于藤树下,世称藤树先生,后尊称为近江圣人。 近江国(今滋贺县)人。 藤树早年即潜心学问。 《先哲丛谈》述其事云:“藤树童丱如老成,年甫十一,一日读《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叹悟曰:‘幸此经之存于今也,圣人岂不可学而至焉乎’!17,京师僧来讲《论语》。 当时,大洲之俗,惟武弁是竞,无敢从学者,独藤树日夕往听焉,僧居仅月余而去,因得《四书大全》读之,而往往为僚友所毁谤,于是昼则深藏之,至夜始开卷。” 25岁曾仕于新谷侯,两年后弃官回乡,以事母尽孝。 藤树先是信奉朱子学,后对朱子学产生怀疑。 他通过读王龙谿的的着作接触到阳明学。 37岁时购得《阳明全书》,读之不倦。 又推崇阳明学,创立了日本阳明学派。 讲学于近江,故有“近江圣人”之称。 《先哲丛谈》述其影响说:“某州一士人,经过藤树之故里,欲吊其坟墓,问路农夫。 农夫即舍耒耜,径趋入屋,更着洁服出,士跟之行。 既而至墓所,农夫拜扫甚恭,士必讶之,因问曰:‘尔 于藤树,有何亲故而敬礼乃尔?’农夫曰:‘钦仰藤树先生岂惟余哉,阖邑皆然。 父老每语其子弟曰:‘吾里父子有礼,兄弟有恩,室无忿疾之声,面有和煦之色者,职由藤树先生之遗教也,此所以无一人不戴其恩也。 ’于是士变容曰:‘世称为近江圣人,吾乃今而知其非虚赞也。 ’”藤树的主要着作有《翁问答》、《〈大学〉考》、《〈大学〉解》、《〈中庸〉解》、《〈论语〉解》、《古本大学全解》等。 在哲学思想上,藤树强调明明德,认为明德居于心中,贯通太虚,包容天地万物,为万物一体的本体。 他对格物致知的解释与阳明学虽有不同,但实际上仍是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发挥。 认为格物即正事,其事有貌、视、听、言、思;致知即通过正心来致良知。 藤树主张实践,反对泥古;注重实学,倡导经世、事功。 因而他开创的阳明学在当时的民间有极大的影响。 其人学思想强调诚意、惧独、孝等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提倡中庸和道德上的快乐。 (1)诚意论 《大学》中强调诚意,其义主要在于“毋自欺”。 藤树继承了这一诚意观念,并加以发挥。 他指出:“诚者本心之实德,所谓赤子之心,孩提之爱敬,当下不之良知,此也。 意者,凡心之实体,好恶之凝滞于物,是非之素定于迹者,所谓适莫此也。” 这是把诚作为纯粹善良的道德观念,并用这种观念去克服或对付发自于心的各种私心杂念。 但问题是,把“本心之实德”与“凡心之实体”二者对立起来的根据何在。 既然都是心,而心又为一,何以会有如此对立的二心。 朱子学区分道心与人心,也没有真正说清二者的关系,而且分道心与人心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他们只是预设了一种东西,然后又让它去排斥另一种东西。 藤树的诚意观念也是如此。 他要求用诚去压抑内心的一切不善念头,“以诚为宝鉴,而照于息窟,则意我之魍魉,无所逃匿;以诚为主将,攻伐贼巢,则意我之奸雄,不能出一筹。 依着这工程而无间断,则鬼窟复灵台,贼巢做安宅,天君泰然,五宦敬事,八荒在我闼,四海远我掌,此之谓诚意意诚也。” 这显然是道德乐观主义。 因为使心意诚的仍是心,尽管是诚心。 而这用来治心的诚心首先是如何可能的,藤树并未说清楚。 (2)论孝 藤树曾读《皋鱼传》,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返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亲也。” 思母不已,乃赋诗一首:“羁旅逢春远耐哀,缗蛮黄鸟止斯梅;树欲静兮风不止,来者可追归去来。” 随后辞官归乡,孝顺老母。 把这种行为反映在观念上,就是藤树对孝的大力提倡。 他曾作有《全孝心法》、《孝经启蒙》等书,指出“心法不必他求,即全孝之心法也。” 认为天地人三者皆以孝为本,而人之所学即学此孝而已,“此是三才之至德要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 只是此孝,学者学此而已。” 如不以孝为本,不以孝为学,即为“异端,或俗学,或鄙夫也,宜知所戒慎。” 藤树还认为孝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人身人心皆不可与孝分离,否则即无身无心,亦非人类。 他说:“离身无孝,离孝无身”,“孝个是人根,若灭却此心则其生也如无根之草木,倏不死者,苟幸免而已。” 藤树所说的孝已超出了孝父母的范围,走向了一种神秘之孝。 在他看来:“身之本父母也,父母之本,推之至始祖;始祖之本。 天地也;天地之本,天虚也。” 这样,孝就不仅要孝父母,而且要孝始祖,孝天地,孝太虚。 提倡这种孝的结果,就打破了物我的差别,亲亲的差别,走到了万物一体的境界。 这种归宿与墨子的“兼爱”、张载的“民胞物与”有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