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国论》的论证艺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辨能力,并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会思考,对事情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
二、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辨能力,并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
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
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
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解题 (复习)
1、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
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
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
2、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
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即谈论六国灭亡的道理。
三、研习课文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一)、研习第一段
1、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提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3、提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二)、研习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
1、提问:第二段当中用到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1)明确:对比论证
对比一:秦战胜得到的土地与和受贿得到的土地的对比,六国战败失去
的土地与割地失去的土地的对比。
1
通过对比表明六国割地送给秦国土地之多,秦国不战而获,批判六国的
妥协政策。
对比二:六国祖先创业之难与六国子孙割地之易的对比 。
祖辈与子孙对待土地的态度之间的对比更突出了赂秦的危害。
对比三:地有限,欲无厌;奉弥繁,侵愈急。
有限的土地,无限的贪欲,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引用论证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通过引用古人的言论,来进一步证明“暴秦之欲无厌”,无穷的土地也
填不满秦国无限的欲望,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
3、提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小结:文章开篇直接点出中心论点,紧接着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一是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所以追根结底:弊
在赂秦。
(三)、研习第三段
(四)1、提问: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方法。
明确: (1)举例论证
齐、燕、赵不赂者以赂者丧
(2) 假设论证
假设三国保存自己的实力,爱惜土地,历史有可能被改变,通过这种可
能的情况进一步论证了赂秦的危害。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
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
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2、提问: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齐读本段。
(四)、研习第四、五段
1、学生读课文第四、五段
2、提问:第四段最后一句中的“为国者”,请说明其具体含义。
明确:一方面指六国诸侯,另一方面指北宋的统治者。
补充: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
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
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
安,年年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
尖锐,苟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谏宋朝君主。
3、提问:第四、五自然段在全文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2025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docx
-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_1831893502精品.doc VIP
- 三一汽车起重机STC1000C7-1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中语文专题一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版.doc VIP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4)》解读-.pptx VIP
- 门式钢架房屋技术规程2002.pdf
- 《2校园的树木我修剪》(教案)人民版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 报价单模板模板.docx VIP
- 意外事故调查表(标准范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