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案例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 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 型
新 授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实验器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理解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持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使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
方法
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水平。
情感
态度
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理解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实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分子、原子是客观存有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知道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水平。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播放动画】1.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2.很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持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讲解)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有的。
【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追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仪器】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参与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肯定学生发言准确性,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以鼓励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巡回指导
【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成果,播放氨分子运动
【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师提供】红墨水、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板书】2、分子总在持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巩固练习】
1、解释新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闻到花上的香水味?
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为什么?
【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
【演示实验】(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家庭小实验50ml黄豆和50ml绿豆让学形象理解分子间间隔就象石子与石子、沙与沙之间的有的间隔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
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
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02和红棕色N0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播放动画:展示过程与结果。
4、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很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
对比归纳、形成概念:
【提问】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