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2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一种目标,一种尽善尽美的象征,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生于水边。 《秦风》 “芦苇”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译文(一章) 河畔芦苇茂苍苍,夜来白露凝成霜。我思慕的那个人,正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又在水中中央。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译文(二章) 河畔芦苇茂密密,露水珠儿还没干。我思慕的那个人,正在那边水草滩。逆流而上去寻她,水路升高舟行难。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又在水中沙洲上。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三章) 岸边芦苇茂又盛,露水珠儿没晒干。我思慕的那个人,正是在那水涯边,逆流而上去寻她,水路迂回曲又弯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沙滩上。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 (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忧郁,惆怅,迷茫) 内容赏析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景、人、物 氛围、境界 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2)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写景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①所写景物: “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营造深秋凄凉 、清冷的氛围 )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朝露成霜、化为秋水的渐变过程) ②写景作用: 描写清凉景色,造成迷茫意境, 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忧伤之情。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3) 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在水一方(之湄、涘), 宛在水中央(坻、沚) 不畏艰险,上下求索,可见渴慕之致 ①执著追求: ②历经艰险: ③求而不得: ④渴慕伊人: 内容赏析 “蒹葭”就是芦苇,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有许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芦苇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中水的意象有“阻隔”和无尽“的含义。 蒹葭与秋水结合,营造出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而这种凄凉迷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伊人”,多数人想象成一位女性,她长裙飘飘,款款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她遥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心中一个令人惆怅的情结。 “秋水伊人”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 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 2、“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