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简介200字泰山的简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山简介 200 字】泰山的简介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首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气势雄伟磅礴, 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被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 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 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 1545 米。泰山对中国人以及中华文化影响甚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与泰山有关的成语, 俗语和掌故。 泰山地处中华文化发源 地,儒释道三教并存,宫观庙宇不计其数,历代君王及文人墨客都在 泰山上留下过自己的诗文墨宝。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 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 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 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 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 (Mount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地形地貌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 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 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 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 25 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 层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 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 代地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 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 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 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地质特点 泰山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发育以多期的褶皱、 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为其主要特征。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面貌,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辉绿玢岩发育的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 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从区域构造看, 太平洋板块以近东西方向对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 使泰山地区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 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活动,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得十分普遍和强烈,它们对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 泰山周围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也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新构造运动与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 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阶段。 在太古代时期, 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 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 后来经过泰山运动, 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 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 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 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 纪的石灰岩。中奥陶世末, 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 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 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 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 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 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 NEE 向的泰前断裂,处于断裂 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到新生代,泰山继 续大幅度掀斜抬升, 在山体的高处, 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 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 20 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 出露于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 体轮郭才基本形成。 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 剥蚀下,逐渐塑造成今天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 中生代形成的位 于泰山南麓的 NEE 向泰前断裂,倾向南东,倾角 800~850 度,北盘 为太古代的泰山杂岩, 南盘为寒武纪的灰岩和页岩, 表现为正断层的 形式,断层带宽几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条断层和多个断片所组成,走 向延伸百余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远、力学性质复杂和多期活动的 特点,自晚侏罗纪形成以来,其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使北盘的泰山 不断抬升遭受风化剥蚀, 南盘的泰莱盆地不断下降接受沉积。 它直接 控制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是两者的天然分界线, 对泰山的 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泰山作为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 是泰前 断裂北盘不断掀斜抬升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侵蚀地貌景观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 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 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 由于泰山南坡的上升量远比北坡大, 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 按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发育的侵

文档评论(0)

135****4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