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环保教育论文
近几年,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持
续遭到破坏,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环保教育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保护人类赖以
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最为迫切的生存诉求。 但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大家普遍认为是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学科的“专利” ,与历史学科无关。 《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规定: “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
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素养已成为历史教学重要
而现实的课题。中学历史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环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而现行
中学历史文本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素材还比较匮乏,再加上许多中学历史教师本
身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中学历史环保教育还比较薄弱,与时代的诉求还存在很大
的差距。
在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环保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有
效的环保教育呢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实现学生环保教育的有效路径: 唤醒
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浸润与渗透,让学生通过
亲身体验来培养生态环保素养。 一、环保意识,始于唤醒
环保教育,意识现行。当前,中学生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环保意识严重缺失,
尤其缺乏环境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日常生活中,中学生随手乱扔乱丢、随手折
损花木、任意踩踏草坪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更缺乏对同伴的环保提醒。因此环保
教育首先要从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始。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唤醒他
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通过环境破坏的现状来唤醒学生的环保
意识。 当下,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悲剧频频发生,环境污染的残酷现实呼唤
中学生首先要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每天,世界上有 70%的城市居民呼吸着有污染
的空气,每天至少有 800 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每天,有 1500 人死于饮用不洁水
造成的疾病。每天,……”这些数据都来自于环保权威机构的发布,令人触目惊
心、心惊胆战。近两年,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越来越严
重,雾霾让人们知道了 PM2.5。面对空气污染,钟南山院士更是尖锐的指出:空
气污染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肺癌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 近几年,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肺癌患者的确越来越多。 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保护好人类的家园———地球环境,已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已
经引起很多有识之士的忧思。在全民中进行环境教育、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已成
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以上这些案例足以说明中国的环境污染确实十分严峻,教师
将这些素材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环境破坏的悲剧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直观
有效。 2.通过课堂教学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譬如,在讲述人民版
《“蒸汽”的力量》一课时,导入可以引用搜狐网的一段网友改编的《沁园春雾》
一段材料: “北国风光,千里尘封,万里霾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 ;大河上下,
不见滔滔。 PM 二五,连续爆表,欲与一千试比高。须何日,看蓝天重现,分外妖
娆。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行人咳弯腰。惜芥子毒气,范围太小 ;沙林药雾,稍逊
风骚。工业污染, 汽车尾气, 让人想起七三一。 具往矣, 数肺癌患者, 还看今朝。”
是否只有经过一系列的环境悲剧发生之后,人类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才
开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呢 ?这段材料是在雾霾频繁到来时的时候网友的一段调侃,
如果能合理的使用,既能激发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
意识,一定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时至不迎,反遭其殃。”环
境污染在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保护生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紫砂壶历代名家.doc VIP
- 某银行新员工国际业务培训课件.ppt VIP
- 有理数的乘方(公开课).ppt VIP
- 牙髓炎临床表现及诊断.ppt VIP
- 2025-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docx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NBT47021-2012甲型平焊法兰.docx VIP
- 2025年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库资料(浓缩500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