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国家主义、个人主义与现代国家-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docxVIP

国民、国家主义、个人主义与现代国家-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民、国家主义、个人主义与现代国家-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尽管当下中国知识界很少有人会对citizen应该翻译成何种术语和具有何种涵义产生怀疑,但其在近代历史上的情况却远非如此,它不仅被翻译成不同的术语,而且被赋予不同的涵义。翻译术语的选择和涵义的赋予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既反映了 学意义上的翻译现代性思想,又反映了翻译学意义上的翻译目的论现象。本文以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 对于citizen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透视 对于该概念的翻译方式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 现代性想象。   一、现代国家构建的早期话语策略   中国的现代性想象和追求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中中国的败局为西方现代技术和现代性思想的输入创造了条件。这种输入既有开明绅士自主选择的因素,也有西方传教士强制灌输的因素,是一种主动追求和被动驱使相结合的结果。西方citizen概念的最初引入更多是被动灌输的结果,而且只是当时现代性巨流中的涓涓细流。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最早将citizen概念翻译成人民(万齐洲,2011)。例如,他国被害,并他国人民受屈、自主之国,莫不有内治之权,皆可制律,以限定人民之权利、分位等事(惠顿,2003:34)等文本中的人民所对应的均为citi-zen概念。除此之外,通过翻译《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着作,丁韪良还使人民概念系统地建立在citizen内涵的基础上,使之完全成为一个表达 现代性含义的术语。例如,《星轺指掌》第4卷指出:按美国律法,美国人民在外国生有子女,其子女亦作为美国之民,惟 传民籍之权利于子女者,必身曾居住美国方可。人民从而与国籍联系在一起。《公法便览》指出:人民迁徙之权利,自不可夺,除有牵涉官事及未完亏累,别无可以拘制之。人民从而与权利、行动自由等涵义联系在一起。《公法会通》第4卷指出:人民侨寓某国,应恪遵其法律,盖虽未入民籍,仍当钦服其主权。人民从而与遵守法律等义务联系在一起。《公法会通》第10卷指出:律法之设,原为保护人民之权利起见。人民无论贵贱,其在律法之权利几同。人民从而与平等观念联系在一起。归纳起来,通过与citizen的涵义对接,人民成为一个表示国籍享有者、权利拥有者、义务承担者和地位平等者涵义的概念。   但在当时,除人民之外,citizen概念也存在其他对译术语,尤其以国民和公民两个最为重要。例如,在翻译救国论思想的指导下,1898-1909年间,严译名着源源问世。在《法意》中,严复大部分时候将citizen翻译成国民。例如,在盖聚中材之众以成国民,以言其小己,往往其人虽不足举,而以举则有余、故用阄之制,于人无心,若虚舟之运物,而国民人人怀事国之意(孟德斯鸠,1981:14、15)等表述中,国民所对译者皆为citizen。其次,公民也表达citizen的涵义。例如,康有为在《公民自治篇》中指出:但其以立公民之事,望诸政府,又以立公民为筹款一法门,则与记者所见,不无异同。记者以为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苟立于人,必非真公民,征诸各国历史,有明验矣。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康有为,1977:173-176)与人民一样,此处的国民、公民与citizen的涵义基本等同,表示 、自治、权利、义务、选举、参与等现代 涵义。   当然,citizen在那一时期还存在被译为民、齐民、臣民、私家等情况。在诸如夫一国之民,固多庸众,然使之举人而畀以权,其智尚足任也、尝以二万户之齐民,拒波斯之侵暴、假使有之,将使私家之权畸重,是其制所大不利者(孟德斯鸠,1981:13、14、15、31、324)等表述中,民、齐民、私家所对译者皆为citizen概念。其实,正如某些学者所言,在传统与现代接驳的历史关头,通行于西方文献中的citizen概念甚至必须翻译成籍民、草民或者臣民才能为当时的知识和官僚阶层所接受(刘禾,2008:324)。但是,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历史没有选择它们作为现代性转型的对象,而是单单选择了人民、国民和公民等三个同样潜含着中国传统 底蕴的术语。因为只有后三者才在此后的历史中流传开来,成为 进行现代国家想象的凭借,其他则悄无声息地遁入于历史之中。   实际上,不要说齐民、臣民、私家、草民等概念早已存在于中国古汉语词汇库中,成为中国传统 关系的写照,即使是人民、国民、公民等后来成功实现现代性转型的概念,在古汉语词汇库中亦可见其踪迹。人民由人、民连缀而成,含义基本与民一致,表示君主、官员之外的庶民,因此与臣民的涵义大致吻合。例如,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司马迁,1959:1177);臣伏思汉夷交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降财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