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 届高三文言文断句自主学案
在近几年的云南省高考语文试卷中, 文言文断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分值为 3 分,考查的是课外文言文的断句。
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掌握断句的相关技巧。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
要通读全文,把握段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4.
选择题模式出现的,可采用排除对比法进行选择。
(三)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
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 找出人名、 地名、事物名、 朝代名、 国家名、 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
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1:秦 将 王 翦 破 赵/ 虏 赵 王/ 尽 收 其 地 /进 兵 北 略 地/ 至 燕 南 界。
2、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唯、斯等;例 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不译)
例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盖:因为)
例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句首词,表希望)例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斯:这)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 : 等;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也:表判断,不译)
8: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扁鹊见蔡恒公》(矣:句末语气词,不译)
例 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乎:用于句末, 表疑问或反问, 相当于“吗”。)
10: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③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
11:于 是 余 有 叹 焉/ 古 人 之 观 于 天 地/ 山 川/ 草 木/虫 鱼 /鸟 兽/ 往 往 有得/ 以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夫 夷 以 近/ 则 游 者 众 /险 以 远/ 则 至 者 少/ 而 世 之 奇 伟/ 瑰 怪/ 非 常 之 观/ 常 在 于 险 远/ 而 人 之 所 罕 至 焉/ 故 非 有 志 者 不 能 至 也。《游褒禅山记》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
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1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若夫:假如)
1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且夫:何况)
1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至若:到了)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是句号。“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高考中不用具体到是什么标
点符号,画斜杠即可。)
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15:孟子对曰:“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 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 乎”“孰与 乎”“其 乎”“安 哉”“何 为”等反问句式;
“为 所 ”“受 于 ”“见 于 ”等被动句式;
1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17:沛公安在哉?《鸿门宴》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 何”“况 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
18: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论语》
19: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
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① 顶真:
例 20: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鸿门宴》
例 2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 传
文档评论(0)